让非遗“活”下去“动”起来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14 11:02:28  来源:工人日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云南昆明西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勇于创新,在队伍建设、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宣传展示、精品推出、传习馆(所)建设的推进及依法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云南昆明西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勇于创新,在队伍建设、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宣传展示、精品推出、传习馆(所)建设的推进及依法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今年4月,西山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近100项,代表性传承人29人。其中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2项、市级13项、区级70余项(部分项目尚待论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市级1人、区级22人。

  一针一线一世界。“学会刺绣,我能绣整个世界”,滇绣创始人祖玉兰说。

QQ截图20171114110652

  据祖玉兰介绍,“祖氏滇绣”吸收了苏绣针线的细腻、湘绣色调的和谐、粤绣色彩的饱满、蜀绣题材的多样,在四大名绣的基础上,又巧妙地将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与现代艺术元素融合,可以说是刺绣界的“混血儿”。她的作品《百骏图》长3.25米,宽0.45米,是目前云南最大的刺绣作品,全卷描绘上百匹骏马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整个作品汇聚4000多个颜色,一根线分48丝,用其中一丝来绣,且没有一个针脚超过0.2毫米,全卷色彩浓丽,构图复杂,祖玉兰和3个徒弟耗时1年零4个月才创作完成。

  在昆明西山区像祖玉兰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有不少。徐孝国是生活在昆明的山东人,祖辈一直在做葫芦雕刻,是当地市级葫芦文化传承人。耳濡目染的他也渐渐有了兴趣,空闲时也跟着爷爷、父亲学手艺。8年前,他开始研究怎样将葫芦做成艺术品,最主要的是想将父辈的技艺继承、延续下去。他将葫芦的雕刻和彩绘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赋予传统民间葫芦创作以艺术生命,创作葫芦作品几千件,其精湛的技艺及独特的艺术作品赢得了国内外艺术家的认同。日前,他被授予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4年3月,西山区文化部门与云南省文化部门在云南省博物馆、省人大办公楼联合主办了辖区祖氏滇绣画精品项目展示推荐活动,并在云南中医学院呈贡校区进行了“非遗”进校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西山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创举,为文化遗产进校园和传承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标签: 非遗

本文标题: 让非遗“活”下去“动”起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8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