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17 10:30:36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探索符合国情的文保之路中,文物安全是基础和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探索符合国情的文保之路中,文物安全是基础和重中之重。

  近年来,文物犯罪的集团化、职业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作案愈加隐蔽,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形势非常严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每年立案的文物犯罪案件有2000起左右。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表示,文物犯罪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些地区文物犯罪手段不断升级。虽然打击的力度不断增大,但案件势头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整体来说,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案件占每年文物犯罪案件的一半以上,甚至发生了一些暴力案件。”

  文物法人违法屡禁不止,成为另一个明显趋势。湖北国保单位红安七里坪国共合作谈判处旧址遭拆除案、黑龙江哈尔滨双城区刘亚楼旧居等七处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其中,就有法人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问题。据统计,2016年,国家文物局全年督办案件中法人违法案件占比高达76.5%。破坏文物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法人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发生违法案件后地方主管部门不处理不追责的情况较为普遍。

四川省安岳县木鱼山摩崖造像千年佛头被盗前后。

  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不到位,文物执法力量弱

  文物犯罪案件高发频发,暴露了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文物被盗、因灾受损、人为破坏等问题,关键是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的履行不到位。一些地方对文物保护认识不足,在城镇建设开发中急功近利、拆真建假、拆古建新,破坏文物本体,破坏环境和历史风貌。有的地方即使发生了重大文物犯罪案件,仍未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在联动机制上,也存在不足。我国文物种类众多、文物管理使用情况复杂,既需要文物部门加强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

  在一个个犯罪案件中,文物执法力量薄弱,被一再提及。缺人、缺经费,成为文物保护尤其是基层文物保护的最大困扰。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中,仅有一半设置专门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处室,市县中设有专门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机构的比例更低。文物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文物安全尤其令人担忧。而偷盗者集团化、规模化行动,也给文物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刘铭威介绍,偷盗者十分猖獗,有的用迷药迷倒值班员,有的看护人员被打伤。公安部副部长李伟承认:“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水平还需提高。一些地方公安对文物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不足,打击不力。”

  此外,文物法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破坏文物等违法行为处罚偏轻。在文物违法案件处理中也存在使用单位瞒报不报,管理单位毫不知情的情况,一些地方甚至存在有案不查、有法不依、滥用职权、违法审批等问题,迫切需要出台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明确地方责任清单。

  专家指出,文物流通市场的乱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助推文物犯罪。近年来,民间收藏不断升温,交易活跃。但一些经营者暗中从事非法文物交易活动,有些地方文物造假售假、知假拍假、欺诈蒙骗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人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虚假鉴定,加之一些文物鉴赏电视节目过分渲染文物价格,误导大众,进一步扰乱了正常的文物流通市场秩序。
 
 
标签: 文物

本文标题: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29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