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02 16:47:30
核心提示: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四川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四川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目前,金沙文化已经和都江堰、大熊猫一道被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这一发现又一次改写了四川历史。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它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道工地时首先发现的,成都市考古工作者随即进驻并进行细致的发掘整理。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据考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2004年底立项建设,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

 


  在陈列馆里面看见了许许多多做工精致而美丽的古代文物,据了解,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玉器、石器比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种类更丰富、做工更精细。目前已出土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其中,数以吨计的象牙、璀璨的金器和五彩斑斓的玉器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迄今为止,金沙遗址是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埋藏最密集的遗址。

 





  玉器主要有玉琮、玉璋、玉剑、玉戈等10多种400多件,其中一件堪称“国宝”的翡翠绿玉琮高约22厘米,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上有极其精细的微雕,琮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一绝。大量玉璋雕刻细腻,纹饰丰富,有的纹饰上饰有朱砂。






 

  石器有17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石璧等,是四川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石跪坐人像头发中分,辫子长及腰椎,口眼涂(石旁加朱),耳垂穿孔,双手绑在背后,人物造型刻划细腻,栩栩如生。这些人像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争俘虏,表明当时蜀国已比较强大。



  出土的金器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它各类金饰为金沙遗址所独有。


  铜器有400多件,基本为小型铜器,主要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的风格造型与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几乎完全一致。此外,金沙遗址还出土了40余件象牙器和尖底杯、高柄豆等大量陶器。



 

   “太阳神鸟”——金沙遗址镇馆之宝


  “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古蜀人制作的精美金箔器,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阳的物证,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遗迹馆的面积很大,有许多方坑,一个比一个深,地层最深数是19。每个坑中都标明了从中挖出了什么物品。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可以说金沙遗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

 

  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填补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环。也让成都成为了中国3000年来没有迁移过城址,没有更改过名字的城市。太阳神鸟飞起的地方,是千百载穿越时光隧道而来的灵物,让我们去接触一下久远的岁月。对于神秘二字,金沙无愧,我们永远无法悟透的,是那千载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标题: 金沙遗址: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0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