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人:羊皮筏子制作,再脏再臭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22 11:45:54  来源:兰州晚报
核心提示: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用于运输,如今已成为黄河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
  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用于运输,如今已成为黄河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尽管我们在很多景区依然能看到羊皮筏子的身影,然而如今制作羊皮气囊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老了。如果这门手艺失传,我们也许就再也不能在黄河上看到羊皮筏子了。近日,在白银市景泰石林,记者找到了手工制作羊皮筏子的艺人李应兵,亲眼目睹筏子的羊皮气囊究竟是怎么制作的。


  1、制作关键是烤羊皮、拔羊毛

  知道记者要来采访,李应兵非常高兴,早早拿出了已经在火炉边连续烤了三天的羊皮。羊皮不是时时都有的,李应兵说,十里八乡都知道他专门做羊皮囊,附近要是有婚丧嫁娶的事情需要杀羊,都通知他去。因为他需要整张羊皮,所以杀羊不能直接开膛破肚,要像脱毛衣一样,褪下整张羊皮,因此杀羊这个“技术活儿”都是他来做。

  李应兵说,要做成羊皮筏子,最为关键的是烤羊皮、拔羊毛。烤羊皮的门道非常大,一般要在火炉旁连续烤三天。除了每一个部分都要烘烤均匀以外,温度的恒定也很重要,要烤到有臭味散发出来的时候才算烤好。然后将烤好的羊皮放在地上,开始拔羊毛。如果前面的烘烤不均匀,很容易造成羊皮破损。拔羊毛时,如果扯破一点点皮,整张皮就没法用。

  做皮囊不能用母羊皮,要用公羊皮。最好是冬天的羊皮,因为冬天的羊囤积的脂肪较多,皮厚,用起来结实。烤羊皮的时候,羊前胸这个位置最不好做,容易被划破,烤太熟就绵了。火候非常重要,一不小心整张皮就废了。这些对李应兵来讲,早已烂熟于心。

  2、制作精良他一年能卖出300多张羊皮囊

  李应兵利索地将羊毛拔完,整张羊皮被平铺在地上,做下一步处理。他用剪刀剪去不需要的部分,用油和盐的混合物给剪开的羊腿位置等“封口”,再用线绳捆绑。在被剪开的位置,用剪刀戳开大小适度、位置适中的洞,用木棍穿起来,然后准备扎口。扎口前,他给即将封口的羊皮里倒入盐和胡麻油。李应兵说,倒别的油不行,必须是胡麻油。

  留下一个气口,就是要给羊皮里打气。以前,李应兵是用嘴给羊皮里吹气,他说现在改成打气的方式,是因为羊皮本身臭味很大,加上连续三天的烘烤,臭味更重。接下来,就要给羊皮里灌入黄河水,将油和盐化开,做进一步的风干和晾晒。

  半成品再经过暴晒,就会变成最终的成品,将成品软化,就可以直接作为羊皮筏的皮囊使用。在这最后的暴晒过程里,李应兵也加入了他的一个“秘方”,这让他的羊皮筏子比别人家做的筏子更为柔软,更为结实。这个“秘方”他从未告诉别人,这也是他一年能卖出去300多张皮囊的原因所在。

timg (2)

  3、他的羊皮筏子卖到了兰州、延安、青海等地

  从16岁开始接触羊皮筏子,今年54岁的李应兵一玩就玩了将近40年。他说:“爱上它,好上它,即使再脏再臭,也一辈子丢不了!”

  因为渐渐失去实用价值,制作羊皮筏子这门手艺渐渐处于濒临失传的地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几乎没有人会制作羊皮筏子了,直到景泰开始发展旅游业,羊皮筏子才又一次受到重视。一开始,李应兵他们只有10只筏子,现在慢慢发展到了200多只。李应兵介绍,通常一只筏子配14个囊,也就是需要14张羊皮囊。而现在,李应兵基本上以制作气囊为主业。本着要把东西做好的原则,李应兵的羊皮筏子不讲价钱,但他敢说排除外力、人为损坏,别人做的筏子能用一年,他做的筏子就能用3至5年。做筏子这么多年,他的羊皮筏子卖到了兰州、延安、青海等地。

  4、老手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嫌脏不愿学

  会做羊皮筏子的老人基本都已去世,李应兵也想过教徒弟,将这个手艺传下去,但直到现在他身边一个徒弟也没有。他说,他以前也收过徒弟,可是徒弟到上手拔羊毛的时候,就不再来了,叫都叫不来,嫌太臭。

  李应兵还是爱这个手艺。他说,这个东西只有黄河流域的人见过,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真要是没了,那太可惜了。而目前,李应兵能做的只是:“这是门学问,我先自己好好做着!”
 

本文标题: 传统手艺人:羊皮筏子制作,再脏再臭也放不下这门手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02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