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砚屏的功用与鉴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1-26 08:42:09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核心提示:砚屏小百科:砚屏是放在砚端以挡风尘的用具,形状如立于案头的小插屏,为玉石、陶瓷、象牙、澄泥、漆木等原料制成。其首创于宋代,流传至今的砚屏,则以观赏用的居多。
  砚屏小百科:砚屏是放在砚端以挡风尘的用具,形状如立于案头的小插屏,为玉石、陶瓷、象牙、澄泥、漆木等原料制成。其首创于宋代,流传至今的砚屏,则以观赏用的居多。

  砚屏的发展与使用

  在宋代,就有了跟砚屏相关的记录。宋文人的《洞天清禄集》中记载:“古无砚屏,铭砚多镌于砚石底部和侧面,苏东坡黄山谷始作砚屏,砚铭既勒于砚,又刻于屏,黄山谷有‘乌石砚屏铭’”文中说,苏东坡与黄山谷(黄庭坚)就是砚屏的创始人。

  砚屏是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故江南又称台屏。关于砚屏的作用有很多说法,一说是放在砚台的前面用于遮挡风吹,防止研磨的墨汁干涸。还有一说是古人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砚台里的墨汁折射日光或烛光,容易晃眼,所以要用一块小屏风障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后来随着时移世变,砚屏的功能性也逐渐模糊,最后转化成为了一种专门用于摆设观赏的工艺品。从强调功能性家具转向陈设性家具。至清初期,已经慢慢演化成桌屏。除了画案,也陈设在条案等处,供人欣赏。

  砚屏通常是用木头或竹子做成框架,镶嵌云母石、大理石一类带有纹理的美石,或者用石头或竹木的底板,在上面雕刻出人物、山水、花鸟、风景等传统题材图案,然后镶嵌在框架座内,便成为文房珍物,它与宋人的石癖自然密切相关,而追求绘画的水墨韵味也是形成这种欣赏趣向的原因之一。

timg (6)

  其它砚类文房用品简介

  砚床(砚匣)

  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在东汉时始有盛放石砚的漆匣和兽形鎏金铜盒的制作;梁陈时始有琉璃砚匣的制作;明清时制作更为讲究,多以优质木材而为之。明屠隆《考盘余事》中载:“砚匣以紫檀、乌木、豆瓣楠及雕红退光漆者为佳”。

  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匣与砚的造型和谐统一,砚匣的材质以紫檀、红木、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为上,依砚的外形相应制成砚匣,砚匣的雕刻不可繁杂,杂则喧宾夺主,砚匣的子口要吻合严密,启盖灵活,使用方便。

  古代木质砚匣大多为优良木材制作,如红木,紫檀,黄花梨等。其砚匣之内壁还涂有漆数层,防止墨汁水分的蒸濡,使砚匣胀裂。古砚匣因年代久远多有破烂和损坏,对于此类砚匣可采用匣外配匣的方法,以此对古砚匣进行收藏。

  砚山

  砚山与砚屏皆起于宋人的爱石,此是由爱石而分出的文房二事。唐代已有士人的湖石之好,但到了两宋,案头山石才成为风气。

  宋以前,砚材的选择并不十分严格,普通是陶砚。砚的造型依然是很少雕琢的古朴,线条简练流畅。砚山却是砚的别一种,其实该说它本来就是“山”,砚则不过是兼职。

  叠山砚的出现应该追溯至唐朝。皮日休《太湖砚》云:“求于花石间,怪状乃天然。中莹五寸剑,外老千叠莲。月融还以洗,云湿便堪研。”这砚如山石盆景一般。故宫藏“唐十二峰陶砚”便是参照。

  南唐三十六峰石砚山则是小巧的天然叠石,因此更有咫尺大千,天然人工之奇。米芾《砚山》诗所谓“一尘一具界”所赞是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砚台(石)也兼插笔功能,是汉唐以来的传统。如唐辟雍砚,边缘处做出两个插管,兼作笔架。

 

本文标题: 文房砚屏的功用与鉴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06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