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申嘉彤出于热爱,几年来克服方言障碍,四处拜师学习山西乡土戏。近日,23岁的她成为了“非遗”兴县香坊戏最年轻的传承人之一。
不爱华裳爱戏服,90后申嘉彤主动传承香坊戏,获得大众纷纷“点赞”。能成为香坊戏的传承人是申嘉彤个人的幸运,有积极继承香坊戏并为之出谋划策的年轻人,同时也是“非遗”香坊戏和传统民间艺术的幸运。当然,仅靠幸运是难以让“非遗”持续发展的,它的传承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来接棒。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传承、文脉延续的重要载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我国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达39个,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这些累累硕果值得骄傲,但更需要年轻一代来保护与传承。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让更多的像申嘉彤这样的90后、00后参与其中,成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非遗”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得到很好的传承,需要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热情。
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之力,用网络元素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将“非遗”保护与传承融入常态化教学。通过线上宣传加线下教学的联动,让广大青少年扛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