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山西平遥古城。48岁的安启文正在自家小饭馆的后厨忙碌。一阵爆炒的声音过后,一盘当地特色小吃“炒碗秃”便摆上了餐桌。擦擦手再点上颗烟,安启文望着窗外宽阔而古朴的古城街道,“这20年,变化太大了。”
安启文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从小在古城中长大。在他的记忆里,这片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就像一个“巨型四合院”。尽管古城墙、古店铺、古寺庙、古民居随处可见,但2.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4.5万居民,人口密度相当于北京的16倍。
“那时候的古城远没有现在这么井井有条,居民收入低,游客也屈指可数。”安启文说,他卖过袜子,工地上当过苦力,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此间,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正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世界文化遗产地代表等数百人齐聚平遥古城,中外专家聚焦世界文保“样本”。
平遥县是晋商重要发祥地之一,但在一段时期内,辉煌也只能在历史中供人仰望。在人多地薄资源少缺乏产业支撑的情况下,多数平遥人的状况大抵和安启文一样。
转机发生在1997年。就在那年的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平遥古城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时间,这座内陆小城因“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头引起世界关注。也是从那时起,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安启文决定贩卖当地特色小吃赚钱养家。从最初的露天摆摊到现在的小饭馆,这个曾四处打零工的古城原住民再也没有换过工作。20年过去,安启文已然成为一个年收入七八万元人民币的“小老板”。
数据显示,2016年平遥县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21亿余元人民币。在持续火爆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当地居民有了积极性,也鼓了钱袋子。据介绍,目前平遥参与旅游产业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平均每5个平遥人中就有1个旅游从业者。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平遥古城并没有仅仅依靠其2800年的厚重历史,而是逐步打造文化品牌和国际影响力。如今,连续举办17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在海内外极具影响力,而于2017年首次举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吸引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部作品集中亮相。
“文化性是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我们不仅要注重挖掘弘扬传统文化,还要打造提升文化品牌,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使平遥古城成为山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平遥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如是说。
同时,平遥县官方意识到“丰富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平遥古城扬名于世的最大根基”,相关保护工作也一直有序开展。据介绍,20年间,官方相继出台多项措施,涉及古城整体保护、古民居修缮、基础设施改造等多个方面。期间,1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部分居民迁出古城,使城内居民下降到2万人左右,缓解了保护压力。
“平遥古城在高端文物保护的定义和管理标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西蒙尼·里卡如此评价平遥古城所做的工作。
“20年来,平遥古城完成了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向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既保护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活力和文化传承,还兼顾了旅游开发和民生改善。平遥古城没有因机械性单纯保护而沦为僵化的历史遗迹,也没有因过度开发毁坏历史风貌而成为变味的古城。”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说,“平遥古城健康地活着,富有生机地活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活着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