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今中国现实和理论思想状况,文化自信首先是文化自醒的问题。文艺评论家要有非常清醒的文化自我意识,非常开阔的文化参照系,明确中国文化价值定位,高扬文化主体性,面向未来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格局。要十分清醒地认识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到哪里去这样一个根本文化命题。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古今中西的问题。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人在西方船坚炮利的物质文明冲击下,意识到西方的强大,意识到我们是谁,我们的弱点在哪里,同时对中国自己的文化产生了怀疑甚至激烈的批判。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我意识形成当中必然要经过的环节。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的关系,也应有清醒的认识和价值定位。定位我们自身的文化形态,进行中西古今的文化整合,面向未来进行新的文化创造,需要更大的文化参照系,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文化坐标审视自身。
我们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开始有了一种人类的参照系。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的内生动力和根本法则是生存和超越,生存基础上的超越是主体对自身有限性和限制性的超出和扬弃,是人超出自身而又包含自身,向着新的生命层次和境界的跃迁与提升。人类力图摆脱各种有限性,冲破束缚和限制,解放主体,追求自由、伟大和永恒。从历史进程看,人类自诞生以来,先后完成了对自然的超越、个体从族群和社会中的分离以及对自我限制和束缚的超越。可以说,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人类主体自我超越史,每一个个体生命史也是个体自我超越的历史。
更大的参照系是历史参照系。人类复杂的生命超越活动不是线形、单向、一维和简单的因果链条。从人类更宏阔深远的历史参照系透视,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要有自信,应该有强烈自觉的历史存在感。这个历史不光是中国人的历史,还包括世界的历史,甚至是整个人类进化史。也许把我们今天所遇到的种种精神困境放到跨越时空的总体人类主体面前审视,放在大尺度的历史参照系和价值链条上定位,放在世界文化格局大转型的背景下观照和透视,我们就会发现一切都处在过渡之中,一切都是对未来有效或无效的文化准备,一切都在指向一种文明境界的高级回归。
第三个参照系是宇宙演化参照系。像人工智能、算法这套东西,直逼宇宙本质和本体,直逼宇宙演化史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同阶段的性质和定位。今天的文化建设肯定不能避开人工智能、虚拟世界、赛博空间这些前沿事物。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明确中国文化的价值定位,才可以确定文化的基点,这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明末清初文学家王思任书里面有句话,“与公安竟陵不同衣饭,各自饱暖”。道理很简单,但是感受很贴近和真切。我和你不吃一样的饭,不穿一样的衣,你暖和你的,我暖和我的。其实在世界文化日趋一体化、融合化和同质化的形势下,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一个怎样自立门户、自成体系的问题。今天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建构完整系统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既不同于西方文化,也不等同于中国过去的传统文化,需要当代中国人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这个体系需要有三个支撑:
一是必须直面真正的问题,回应时代精神的呼唤。真正清晰的问题,必须寻找和捕捉时代精神的最强声音。我们不但要明晰问题的现状,还要判断问题的走向。不但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有能力把它们上升和转化为理论问题和哲学问题,善于从理论上审视它们。二是必须形成科学、独立的理论文化范式。一种高度自信的文化如果不形成自己科学的独立的范式,自信也是一种空话和大话。三是必须形成强大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涉及构建,也涉及传播,是传播和构建的结合,但内核一定是问题和范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引导物质力量,也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文化自信最后归结于自我创造基础之上形成的自强。在全球化、高科技、互联网、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等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新的精神解放运动。文化的自强涉及人类精神结构中的科学认知体系、审美艺术体系和宗教信仰体系三个板块。科学、审美和信仰各司其职,构建了完整无限的生命价值链条和人类精神价值体系。
从科学认知的板块理解,就是要解决真假对错的问题。西方的一些学术和科学可以说领先,我们不但要虚心学习,而且还要大胆吸收和借鉴。面向未来,只有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把握人类发展最先进的方面,大胆吸收借鉴、创造转化,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认知体系,才能在国际上有崇高的文化地位。
审美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机制和路径,构造、推动并引导着人类精神价值体系的生成、变迁和发展。中西一些大思想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审美艺术性。我们是诗的国度、文学的国度、审美的国度。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独特优势。如何从社会价值论的高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审美艺术的本质,有效发掘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便成了新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命题。在当今的文化建设当中,我们有信心也有优势大力发展我们的审美文化,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信仰是人类精神领域中有别于科学认知和审美艺术的另外一个非常独特、不可或缺的领域。信仰的特性在指向神秘的宇宙本体,它存在于科学探索的脚步之外,艺术的目光之前,具有深刻的精神魅力,科学和艺术不断从这种神秘存在中获得精神滋养。
单单靠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力量难以构建出人类文化绵延的价值链条和高远的意义场景。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自信也必须在深远广大的层面进行新的开拓与建构。中国文化的整个系统结构是围着“自然”价值展开的,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化育,无处用心。以自然价值为内核的天地境界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人类未来学价值。如果能够加以现代性的改造,与现代文明接轨,与人们的精神渴望和心灵需求相呼应,就一定能在未来人类精神体系建构中发挥独特作用。
(作者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