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7成有人住 专家:与居民签约共同保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11 11:54:50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上海拥有5批1058幢优秀历史建筑,但其中的7成以上有居民居住或使用,如何在这种高密度甚至破坏性的使用中更好保护建筑本体?
  上海拥有5批1058幢优秀历史建筑,但其中的7成以上有居民居住或使用,如何在这种高密度甚至破坏性的使用中更好保护建筑本体?上海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大批老城厢建筑消弭其中,如何在改善老城厢居民生活水平与保留有意义的历史建筑之间谋求平衡?……

  近日,市政协举办“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城市文化遗产”论坛,就我们这座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如何共生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近代上海不仅是中国商业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近现代建筑最为众多、风格最为多样的城市,是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

timg (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苏智良认为,国内有些地方的古城墙消失了,上海必须以此为鉴,防止出现类似遗憾。“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既有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观念转变,也有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逐步到位”。苏智良表示,城市不仅要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要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历史建筑,两者错落有致才能体现城市的风度与气质。

  对于上海7成以上的优秀历史建筑都有居民居住该如何更好保护,苏智良建议可以设立负面清单与居民签约,明确居住其中的权利与义务,逐幢、逐里弄地来解决,防止原住民今天热了挖个洞装台空调,明天觉得墙不好看敲敲掉,留下无法还上的欠账。

  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侯卫东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一味通过政府收购民居来保护并不是最优方案,与有居民居住的建筑相比,这种方案缺少活化,有让建筑成为“博物馆”的可能。既要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又要让建筑得到保护性修缮,还是要依靠几条腿同时走路,单一的保护模式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走不通的。“政府当然有责任引领,但同时也要发挥民间团体、基金会等市场力量的作用。”苏智良如此补充。

  侯卫东认为,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像如今这样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但遗址保护的投入和效益多数时候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可对城市来说,确实一笔不可多得的财产,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之所以具有辨识度、拥有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某种意义上就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结果。
 
标签: 历史建筑

本文标题: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7成有人住 专家:与居民签约共同保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2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