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文化渊远流长,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更是遗存丰富。然而深入了解,不难发现,中心城区的紫禁城、四合院、胡同口等往往比较受人们的关注,而散落在远近郊区的文化遗存,虽然大多也曾名噪一时,但也成为了遗忘的一角。
津冀协同发展,为这些散落着的遗存带来了活力。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晓峰表示,北京将聚力重塑三条文脉——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和西部西山文化带,将散落京城的500余处文物古建点亮成串。同时,三条文化带串起的古都文脉,也将带动京津冀三地社会文化更好发展。
如今,文化带的京韵正在被逐一梳理出来。
京北,长城文化带始于北齐,大规模修建在明代,东起平谷,西至门头沟,途经6个区,在京内蜿蜒573公里。素有“玉关天堑”的八达岭长城是全国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段,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东,通州正在加快步伐,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这里自古是京城东大门,水路交通发达,古有“天府奥区,左辅雄藩”的美誉,近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说法。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京西,西山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17%。这里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例如,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文化带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考古和修缮文物,而是整体文化内涵的挖掘。
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汉代城址等新发现令人惊喜。“城市副中心建设任务严峻,但考古工作却罕见地没有设定完工时间。北京早已过了保护与发展二选一的时期,现在只有保护与发展建设并重。
保护与发展建设并重,北京文物保护的思路在尝试中逐渐清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去年露脸的路县故城遗址即将迎来集中发掘。至此,这场北京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已经汇聚了全国各地9家具有考古团体领队资质的单位精英,累计2000余人参与了勘探考古。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文化带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考古、修缮文物,而是整体文化内涵的挖掘。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等都要一起跟上,文物保护和建设要追求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把现在藏着的文化都亮出来。
今年,北京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将试运营,直接将乘客从市区带入香山、颐和园等“三山五园”景区。为了保护周边风貌,这条轨道修建过程中更改了规划,部分路段转入地下。4年后,京城东部、西部和北部的三条文化带,将把一个个曾经不起眼的珠玉串联起来,带动京津冀三地社会文化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