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稀老农手工编笪30余载 匠门无人手艺濒失传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1 10:2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过去的农家,要搬运或挑重物,就少不了一种名叫土笪的农具。眼下,这种农具在农村越来越少见。而在浙江省德清县舞阳街道双燕村,66岁的郑生法师傅还在坚守这门竹编手艺。
  过去的农家,要搬运或挑重物,就少不了一种名叫土笪的农具。眼下,这种农具在农村越来越少见。而在浙江省德清县舞阳街道双燕村,66岁的郑生法师傅还在坚守这门竹编手艺。

QQ截图20171221112121

  见到郑生法师傅时,他正独自在院子里准备材料。楼房的一侧有个小棚,放了不少竹条、竹篾和成品土笪。只见郑生法利索地用柴刀劈着长长的篾条,动作一气呵成,篾条粗细均匀。聊天的过程中,郑师傅手里的篾条“飞舞”,短短20分钟,一个土笪雏形就出现了。

  “编土笪要经过选料、砍竹、破竹、起篾、刮修、打光、编织直至锁口等十几道工序。”郑生法说,工序说不上太复杂,但因为很多工序都是徒手做,篾条锋利,稍不注意手就会被划一条口子。至今,他的手上留下不少伤痕。

QQ截图20171221112127

  郑生法告诉记者,编土笪来钱快。比起干繁重的农活,编土笪既省力又挣钱,他35岁才开始学编土笪,没有师傅教,就拿来一个旧土笪,一根根、一条条地拆开,边拆边摸边思考。几次之后,他终于明白了编土笪的门道。第一次挑着土笪到当时的城关街头卖,3块钱一对,收获不少。后来越编越顺,竹编土笪价钱自然也水涨船高了。“像这种大点的70块一对,小点儿的40块。”郑师傅笑着说,现在的市场价格也还不错。

  从三十五六岁开始,郑生法就靠着竹编土笪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如今,郑生法每天还能编上三四对土笪。每隔一段时间,余杭地区的货车就来拉走预订的货。他也时不时给武康周围的农户供货,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四五万元。

QQ截图20171221112134

  郑生法说,以前村里也有好几家像他这样竹编器具的农家,但现在还在坚持做的人越来越少了。像这样的竹编手艺渐渐被冷落,这项老手艺年轻人更是无人问津了。

  “挑土的人少了,做的人也就更少了。”郑生法说,编土笪要沉得下心,吃得了苦。可现在年轻人喜欢轻松,上上班就可以有不错的收入了。郑生法打算再过两年也不编了。这门手艺没有人学,郑生法也表示很无奈。
 

本文标题: 浙江古稀老农手工编笪30余载 匠门无人手艺濒失传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4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