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东方文化神韵——当代山水画家杜中良印象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2-26 11:56:03
核心提示:  近年来,声名鹊起活跃于中国画坛的杜中良,承古识今,自成一格,以其出世的心态,入世的手法,禅机的顿悟,展东方文化之神韵
QQ截图20171226110102

  近年来,声名鹊起活跃于中国画坛的杜中良,承古识今,自成一格,以其出世的心态,入世的手法,禅机的顿悟,展东方文化之神韵,创出了表现北方山水画的新路子。

  “杜中良的山水画,取法高古,在烟云、雨雾与山川、屋舍中,尽显脱俗之气,画家营造的是一个远离凡尘、浮华与喧嚣的清净之地,是当地人精神家园与理想境界的凝定与浓缩。” 美术评论家辛民如是说。

  在今日,以当代文化情怀,回眸并重视山水诗意的古典面貌,无疑是一种心灵需要与精神渴求,同时,也反映出在面对市场经济时,艺术日渐败退中一种艺术的坚守和永恒性追求的可贵精神。

  传承文脉

  中国山水画至五代、北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如董北苑《夏山图》、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郭淳夫《早春图》,虽平远、高远、深远不尽相同,但无不以高山仰止的壮美展现了华夏大好河山巍峨的质感,富有阳刚之气。同时,古人又称,“水、云为山之呼吸,若无水、云,山无生机”。

  杜中良正是把握了传统三昧,使其山水具有撼人的气魄和流动的生机。那坚实的岩壑、飞动的流泉、变换的烟云,与点景人物、树木、村舍,共同构筑了富有韵味、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可游可居,让人陶醉其中。

  杜中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一位浪漫的诗人。他笔下的山水有着很强的浪漫抒情成分,正如林风眠所说:“风景画适合抒情的表现,而中国艺术之主张,适在抒情。中国风景画以表现情绪为主。”所以欣赏杜中良的画,就好像听到大自然如编钟似的铮铮作响。他所创造的自然景致无拘无束,纯洁、安静,是一处可以忘却自我、在心灵的漫游中找到平和安静的地方。

  杜中良的画相对静态的山水、深山古寺,亦绝无甜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气韵生动,山川雄浑秀丽、豪迈刚健,表现出拙朴浑厚的气度和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长幅巨制有着同样的气势。以混沌的水墨,纵而有控之笔,写山水之魂,像《山青水秀》《春雨润江南》等均是意境深邃的上乘之作。他擅长把握画面的整体感,画面虽然峰峦叠出,蜿蜒不绝,沟壑纵横,同时云流飞瀑涌动其间,但却无零碎琐繁之感,整个山体龙脉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给人以大气磅礴的壮美之感。

  杜中良的画作主要是骨法用笔,这是画中国画最重要的,这得益于他的书法,其次是用墨很好,古人论水墨讲究“淋漓”二字,墨遇水方活,这其中还有一个气的导引,便是用笔。另外,他的画面色调统一,格调高古,既有苍茫之气,又有华滋之气,这种气象是很多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目标。

  杜中良山水画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手法灵活丰富,技法全面。他擅用大、小斧劈皴去展现山体的刚健,亦好用长短披麻皴去表现山峦的浑厚,还能用豆瓣皴去描绘山壑的质感;他在远景、中景、近景的处理上更是体现了这一思想。该写实处则写实、该写意时则写意,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如《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山秋水碧如兰》等作品,近景丘壑林木,表现精到;远处云峰气岚,水墨淋漓,而全图浑然一体,并无生硬做作之弊。在设色、光影的表现上,画家十分注意落笔不苟,既不偷工减料,又不滥用笔墨,技法纯熟,层次丰富,收到“咫尺千里”之效,且不让古人。

  中国画的艺术生命在笔墨之中,纵观画史上成大家者,无不在用笔用墨上创造了一番新的天地;而那些优秀的作品,还源于画家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

  多年来杜中良广博的游历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他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创新,带着受艺术之托的艺术良心,不为名利所累、不求闻达,潜心去从事艺术创作,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从他的作品中证明了他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责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有追求的画家,即使在艺术上成熟了,仍然会进行新的探索。杜中良正是这样不断精进的画家。 
 

本文标题: 展东方文化神韵——当代山水画家杜中良印象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5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