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瓯窑什么样子?近日,在温州永嘉披露了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瓯窑遗址,上万件瓯窑瓷器标本为人们揭开其埋藏千年的神秘面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永嘉县政府联合举行唐代坦头瓯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该窑址的发掘成果丰厚,拥有六个“首次”,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极大丰富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发布会结束后,相关人员现场参观窑址,观摩文物。
瓯窑上刻有“大中十一年(857年)十一月”字样
出土上万件高质量瓷器窑具
入选今年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坦头瓯窑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原坦头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队领队郑建明博士介绍,今年5月~12月,为配合杭温高铁建设和瓯窑小镇的推进,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会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对坦头窑址进行联合发掘。
该遗址发掘面积950平方米,揭露出龙窑炉以及丰富的作坊遗迹、祭祀遗迹,出土器物种类接近30种,高质量瓷器和窑具数量超过上万件,是唐代瓯窑遗址中极具典型性的窑址。该遗址入选由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目前已知的龙下村有两个唐代时期瓯窑古遗址。2005年,曾对其中一处窑址进行发掘,现场出土的大批精美瓯窑瓷器标本,得到省考古专家的高度认可,为中国陶瓷史书记载的瓯窑“缥瓷”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佐证。
瓯窑上刻有“余王监”字样瓯窑上刻有“余王监”字样
现场出土的瓷器现场出土的瓷器
成果丰厚拥有六个首次发现
全面完整揭露唐代瓯窑窑场
郑建明说,该窑址的发掘成果丰厚,拥有六个“首次”,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坦头瓯窑遗址的发掘,首次完整展示唐代瓯窑窑场,包括窑炉、贮泥池、辘轳坑、釉料缸、房址等作坊遗迹,“这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瓯窑窑场结构,基本可以展现唐代的制瓷工艺流程”。如窑炉为依山而建,长近40.4米,宽近2.1米,保存相当完整,保留了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等。
首次发现丰富的祭祀遗址。该遗迹位于窑炉的北边,包括火炕坑、器物坑、挡墙与石砌地面等。其中在器物坑内有两件器物,整齐排放,两件器物均为唐代瓯窑的罐,一件上盖有唐代瓯窑的宽圈足碗,另外一件盖直筒形瓷质匣钵,明显具有某种仪式功能。郑建明认为,这在瓯窑窑址甚至是浙江省窑址中还不曾发现。
遗址上发掘出各种类型的碗、壶、罐、碾轮、碟等,多以素面为主,少量划花与褐彩装饰。这也是首次较全面地揭示唐代瓯窑产品的基本面貌与特征:胎釉质量上乘,面貌上以浅白的胎体上施以各种彩绘瓷为最具特征,在国内同时期的窑业中独树一帜。
另外,遗址还出土了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以及部分可以与秘色瓷媲美的高质量青瓷,这也是首次在宁波上林湖以外的地区发现唐代的青瓷器。
在出土的众多瓷器中,除了保存较好、制作精美且修复力非常高的青釉褐彩瓷器,有一件匣钵和瓷碗最具意义。这件匣钵上发现“余王监”三个字,瓷碗上则有“官作”字样。郑建明说,这也是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的瓷器,对于了解整个唐代窑业管理制度,有着指向性意义。
同时,首次在瓯窑遗址中发现纪年标本,一件匣钵上有“大中十一年”的纪年,由此确定为唐代中晚期瓯窑产品,确立年代标尺。
唐代瓯窑遗址现场唐代瓯窑遗址现场
瓯窑窑址主要集中在永嘉县
丰富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永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朝阳说,瓯窑窑址分布于温州,但主要集中在永嘉县,分布于楠溪江、乌牛溪、菇溪流域。坦头窑址就属于唐代繁荣兴盛时期创烧的窑址,是瓯窑的重要窑场,也是瓯窑的重要分布区。
这块区域目前有8个窑址12条窑炉。窑址聚集这一带,是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瓷土资源和充足的植被燃料供应,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供古代先民沿山临河建造窑炉,拉坯制瓷。窑址的发现不仅能深入挖掘和传承瓯窑历史文化资源,更能助力瓯窑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瓯文化品牌的创建,丰富温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晋代开始成熟并进入繁盛期,唐宋时期达到极盛,元代开始逐渐衰落。因主要分布在瓯江两岸而得名,故名瓯窑。正如瓷是中国的象征,瓯则是温州的文化图腾,它对温州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影响巨大。
计划建瓯窑遗址文化公园
利用遗址做大瓯文化品牌
目前,坦头瓯窑遗址挖掘工作告一段落,已进入整理、修复等工作。永嘉县计划围绕瓯窑遗址建设一个文化公园,将发掘出的龙窑窑炉以及丰富的作坊、祭祀等重要遗迹实施原址保护,以供展示参观、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叶朝阳介绍,在古窑炉北侧山坡将打造一条新窑炉,全方位展示窑炉结构,展现制瓷工艺和烧造技术。废品堆积中清理出的器物,将在瓯窑文化博物馆陈列展示。
永嘉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凤娇介绍,将利用该遗址做大瓯文化品牌,比如把瓯文化的展示与市民的休闲生活结合起来,建一个综合性的瓯文化中心;引进一批瓯瓷研发、制造、销售等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拓展瓯瓷产业链,形成浙南瓯瓷产业中心;加大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培养更多的瓯瓷技术、产业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