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华风韵”品牌2014年重头戏之一,3月6日至9日,宁波市演艺集团原创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成功商演4场,2500多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上座率100%,且70%以上为美国观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CHINA DAILY》等众多主流媒体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
改变宣传理念,导入市场化运作方式
作为宁波市“拳头”舞台作品,舞剧《十里红妆》曾出访德国、法国、波兰、奥地利、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以往的出访多为公益性文化交流,演出场次少且观众不是主动买票走进剧场,难以在当地主流社会留下持续、深刻的印象。而此次访演,宁波市演艺集团运用市场杠杆,全部观众主动购票观看,票价定位在20—158美元之间,并不便宜,却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是前期宣传到位。早在2013年7月,剧组就开始与纽约当地一家文化媒体合作,通过广告牌、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观众互动等各种形式,将艺术团介绍、节目介绍、艺术形式介绍、主要演员介绍等内容推送给纽约市民,为该剧的演出宣传造势,纽约街头大街小巷的广告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二是票务营销到位。充分利用美国演出市场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委托专业中介机构推销票务。该剧提前四个月开始网络售票,并到各个社区举办展览促进票务出售,既节省了营销成本,又提高了营销效率;三是配套运作到位。如安排该剧出品人、制作人和导演亲自参与当地电视台、电台节目的录制对该剧和江南婚假习俗进行推介,打造衍生产品、对《十里红妆》音像制品和红肚兜等纪念品配合演出进行售卖等。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剧演出前出票率就已达到七成,首场演出轰动全城后使得后三场门票被一抢而空。
贴合受众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外向型文化产品
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每年接待观众超过500万,在纽约公众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十里红妆》走进林肯艺术中心,等于直接走入纽约主流人群的消费视野和文化生活,但同时它对剧目也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为此,《十里红妆》在赴美演出前,对全剧作了美国“本土化”的修改:一是内容更通俗。《十里红妆》采用国际通行的舞蹈语言,加上前期媒体对情节的宣传介绍、人物关系的明确以及与剧情相关的文化背景通过英文字幕屏进行介绍等,让观众完全处于一个轻松的欣赏氛围中,绝大多观众表示理解剧目主题毫无障碍;二是编排更紧凑。邀请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视觉艺术系教授杰夏伯和纽约皇后学院戏剧舞蹈系教授殷梅为该剧开展艺术加工,邀请林肯中心艺术总监到宁波审查节目,并将演出时间压缩到两个小时之内,以更吻合美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三是舞美效果更简洁。根据当地剧场条件,将舞台道具在保持原有唯美大气的基础上,尽量以软景取代,演出道具由原来的6个集装箱压缩到2个集装箱,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也更有利于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表演本身,达到了返璞归真的效果。
着眼立体传播,深化城市品牌营销内涵
《十里红妆》在林肯艺术中心的四场火爆演出,使该剧成了演出机构争抢的“香馍馍”,目前已有美国多家演出商找到宁波市演艺集团洽谈该剧商演事宜,可以说,《十里红妆》已经成功迈出了海外商演的第一步。但宁波市宣传文化部门的目标则是更希望通过“红妆”系列为代表的宁波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城市营销。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在街头大屏幕播放城市宣传片。从去年7月开始,一则名为“阿拉宁波”、长达30秒的宁波城市宣传片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每天播放24次、播放1年,用图片、微电影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底蕴与时尚气息完美交融的宁波城市形象;二是面向青少年举办城市人文讲座。
趁演出间隙,代表团先后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和亚洲文化协会举办了两场讲座,通过主讲人介绍宁波城市人文和演员现场表演片段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向当地师生和市民介绍了中国东方的传统婚嫁文化,亚洲协会文化网还对讲座进行了直播;三是发挥榜样作用,推动更多宁波文化产品走进国际市场。《十里红妆》在美国的成功,对宁波通过文化产品的营销进行城市宣传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对此,该市文化部门将对该案例进行推广,对其在国际市场营销、项目前期策划、英文资料制作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制作成小册子,分发至市内各文化机构,帮助更多的文化产品顺利走进国际市场。目前,宁波市演艺集团和麻省理工大学、纽约皇后学院合作的另一外向型舞台作品《霸王别姬》正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