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05 09:39:43
核心提示: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1月5日前后,当太阳移到黄经285度时,便是小寒季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1月5日前后,当太阳移到黄经285度时,便是小寒季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640.webp

  终于到了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小寒像是黎明前最后的一丝黑暗,只待过了小寒,漫长的数九寒天就胜利在望。因为实在是太冷了,就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样的谚语传下来。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640.webp (1)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在最寒冷的时节里,不时不食的中国人便开始寻觅各种美味的食材作为当季滋补养生良物,羊肉、狗肉这些暖性食物也自然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珍馐。

  南京吃菜饭|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当地人会用糯米补中益气,加生姜温肺散寒,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咸肉片、香肠或板鸭丁,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

  广东糯米饭|所谓“三九补一冬”,寒冷的节气里面,广东人喜欢小寒这天早上吃热气腾腾糯米饭,切碎的香肠和腊肉,再加上香脆可口的花生米,软软糯糯的米饭沾着这些鲜香的配料,不用加任何酱料,就已经是什么诱人的美食了。

  小寒时节,年味也越来越浓,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这些过去时期才能看到的热闹景象,如今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待美好节日和生活的那份期待,我们始终不曾变改。

640.webp (2)

在今人眼里,小寒是个诗意的节日
在古代,在文人墨客心里,
小寒又是如何一番模样呢?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陈与义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640.webp (3)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重九後风雨不止遂作小寒
陆游

菊枝欹倒不成丛,井上梧桐叶半空。
射虎南山无复梦,雨蓑烟艇伴渔翁。

640.webp (4)

  逢年三九隆冬,最最值得期待的,是三五知己在寒夜里的小聚。那橘色的灯下,或趟或坐,旁边的红泥小炉上,一个用了很久的铁壶正冒着热气。我们大声说,大声笑,大口喝着热汤,人情之暖,早已胜过冬夜之寒。
 

 
标签: 二十四节气

本文标题: 【二十四节气】小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68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