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许多艺术门类一样,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漆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代漆艺发展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在2017年12月23日《美术报》刊发的“漆艺意识——当代中国漆艺的实验、创新、发展与反思系列之一”中,专家们从学理出发,指明了漆艺创新发展的空间和路径。那么,具体如何实现?无疑,它有赖于一代代漆艺家们辛勤的求索、创新与实践,更有赖于漆艺教育理念的整体提升,因此,本期“漆艺意识”专题系列之二就围绕漆艺家的个体创作心路,以及学院漆艺教学展开论述。
漆艺的魅力溯其根本就是对材质的坚守,若不以大漆为主要材质,那么漆艺创作就无从谈起。
漆艺作为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始终面临着如何实现传统材质与现代理念的平衡性的问题,回归材质的本源魅力,并走出属于本国特色的大漆艺术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国当代漆艺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下,中国的大漆艺术以“中国元素”为坚强后盾,已然具备了跻身国际艺术圈的有利条件,现已被许多艺术家及大众所认可。然而,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在此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材料的选择。这集中体现为大漆与化学漆的对抗。化学漆廉价高效,可控制性强,并且还可突破大漆的色彩单一以及置放环境局限性等问题,所以,很多人在面对材质选择上便陷入了以化学漆替代传统大漆的误区。然而笔者认为,漆艺的魅力溯其根本就是对材质的坚守,若不以大漆为主要材质,那么漆艺创作就无从谈起。二、创作观念。出现了两个极端——守旧派与激进派,前者,被传统观念禁锢,不敢突破,漆艺作品大多缺乏新意,总是停留在旧时的造型与表现上。后者则分为两类:第一类艺术家观念极为超前,极力突破漆艺以往的表现形式,但在跨界的同时,忽略了大漆的本质属性与精神归属,造成材质在创作中唯一性的缺失,导致作品显得空洞;第二类艺术家则一味地突显大漆的天然属性,强调漆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目的是借此将自己的作品与中国特色、东方魅力等符号相挂钩,这实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私人化滥用。笔者认为,上述二者均有所偏颇,固步自封或是投机取巧都不是实现传统漆艺长久发展的良方,在守旧与激进中寻求制衡点,建立二者的弹性空间亦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三、作品的展示。把作品孤立化欣赏,在作品布展时忽略环境也是组成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使得作品的魅力大大减退,甚至影响作品所要传达的观念。
上述三个方面不仅说明了当代中国漆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短板,同时也给予了笔者一定的思考。
一、返璞归真的原则
所谓返璞归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材质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当代漆艺创作首先要坚持使用天然大漆,大漆本身自然的属性,便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语言,也就是“漆语”。“漆语”在这里不仅仅是漆艺作品呈现在外的一种直观的面貌,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漆的精神——真诚、纯粹、内敛,只有坚持采用大漆的天然材质,才能表现出漆艺变幻莫测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创作观念上也要有所坚守。在创作时,我们要回溯到漆的自然本源,要真实地认识漆,尊重漆,合理利用大漆,而不是打着中国传统的旗号在滥用漆。
二、去繁为简的理念
越是简单质朴的东西,越令人着迷,当代漆艺创作,更是要从简。这里说的“简”,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造型及形式上的简化。简洁素雅,是漆器迷人之处,造型的简洁、颜色的单纯都能更好体现漆艺的魅力。其二,简化到作品本质内涵。在创作时,不要有太多杂念,要更为单纯地去创作,听从内心及材质最本质的声音。
三、以意造境的手法
艺术品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艺术环境。为了让漆艺作品更好地展现其魅力,光影的营造,气氛的渲染都是当代漆艺创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创作者所想表达的理念为基础,结合不同的陈列方式、灯光效果、音乐甚至是气味的调度,将诸多外在因素融入作品呈现中,这就是“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