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书法史上还是绘画史上,文征明都堪称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纵观历史恐唯有赵孟頫一人可比。特别是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文征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因曾任翰林院待诏,故人又称文待诏。斋号有停云馆、悟言室、玉兰堂等。明代“吴门画派”领军人物,与沈周并称“沈文”,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明四家”。父文林中进士任地方官吏,文征明幼时略显迟钝,“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父不以为然,“儿幸晚成,无害也。”并为其请了最好的老师。文师吴宽,画习沈周,书学李应祯,此三人皆一代名流,文征明从师于他们,在诗文书画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
文征明 芙蓉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但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从26岁起至53岁居然十考不中,最终凭推荐才入京授翰林院待诏,编修国史。因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与闲职的无聊,三年后乞职南归故里,从此专心于书画,名声大起,四方持金求者纷至,然孤芳高洁,不肯为藩王、宦官、外国使节作画。晚年书画自娱,笔墨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终年90岁。
文征明的求仕之途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求取功名,但“十试有司,每试辄斥”,直至50多岁方以推荐身份谋得一翰林院待诏的闲职小官,实在是郁郁不得志。进入官场后看到宫廷纷争,官场险恶,遂萌生去意,故不满3年就借故辞职还家,此时他顿悟到多年所谋求的仕途之道并不是他的真正归宿。王世贞《文先生传》云:“先生归,杜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至此他抛弃一切杂念,书画成为他晚年的最大乐趣与追求。
文征明终其一生埋头致力于书画,至80多岁还能写一手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着实下了一番苦功。文征明的绘画成就极大,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旗手,一代宗师,门人众多,对明清两代的绘画也影响巨大,“文风”所及达400年之久。在书法上,他的“文体”行书既俊迈锐利而又不失洒脱秀丽,有凤舞琼花之姿,风靡天下。在书法史与画史上,文征明均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征明 永锡难老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绘画上文征明虽然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但历来公认与评价最高的当属山水。文征明19岁开始学画,26岁拜一代大家沈周为师,毫无疑问受沈周画风的影响甚大。但其山水画并不局限于沈周,而上溯宋元两代,从米芾、赵伯驹、王蒙诸家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他的山水画同沈周一样在用笔及风貌上大体分“细笔”与“粗笔”两种,但沈周以雄健粗犷的粗笔着称,文征明则以细密典雅的细笔称胜,这一点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传世的文征明山水画有青绿山水、细笔本色画、粗笔山水、仿古山水等风格,反映出其转益多师、面目众多的特色。
细笔山水最能代表文征明自己的山水画面貌,是他的本色画。他虽然师从沈周,却并未受沈周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所笼罩,反而偏爱秀丽、细润、雅致一路的山水,这与他独特的审美有很大关系。文征明深受儒家传统文化与思想影响,主张绘画贵在“温厚平和”,刚柔有度,推崇精工、秀润、清丽、含蓄,在绘画上他有自己明确的取舍与追求。他喜爱沈周早期作品,认为用笔精工,不似晚年粗株大叶,草草而成,并多加效法。此外,赵孟頫绘画的古意,王蒙结构的繁密都被文征明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中,同时一改“元四家”重笔墨而轻设色的短处,格外注重色的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用笔精细、设色淡雅、构图缜密、意境清幽的山水画风格。
他的细笔山水代表作如《真赏斋图》(上海博物馆藏)、《惠山茶会图》(北京故宫藏)、《东园图》(北京故宫藏)、《影翠轩图》(台北故宫藏),用笔精致,色墨相得益彰,书卷气很浓,古意盎然。他的山水画大多描绘文人雅聚之景,将人物与山水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表现一种文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与风骨,这是文征明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文征明的粗笔山水画师法沈周,然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粗而不怪,简而不率,笔墨没有干枯狂燥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抒写性甚浓。他的粗笔山水以水墨居多,也有设色。代表作有《石湖图》(苏州博物馆藏)、《游玄墓诗画图》(台北故宫藏)、《人日诗画图》(上海博物馆藏)、《春山烟树图》(台北故宫藏)、《桃源问津图》(辽宁博物馆藏)等。这些山水看似信笔而成,但细加端详又格外严谨,绝无流俗之笔,此为文征明粗笔山水画高超过人之处。此外,他还有一些介于粗细之间的山水,如《浒溪草堂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绿荫草堂图》(台北故宫藏)、《林榭煎茶图》(天津博物馆藏),工写结合,粗细兼顾,笔墨收放自如,将两种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青绿山水上文征明也造诣颇深,极有建树。代表作有《飞岚叠图》(台北故宫藏)、《春深高树图》(上海博物馆藏)、《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台北故宫藏)等。文征明的仿古山水虽数量不多,但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历代名家多有涉猎,对传统下了一番苦功。代表作有北京故宫《仿米云山图》、天津博物馆《仿米云烟图》和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古木苍烟图》。
文征明人物画真迹传世甚为罕见,目前已知的两件为《湘君湘夫人图》(北京故宫藏)和《老子像》(广东省博物馆藏)。他的人物画直越元明而远师东晋顾恺之与宋李公麟,在风神上与顾恺之更近。他的人物画不画任何配景,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反映了文征明的美学思想。清恽寿平评其“古法俱在”,十分恰当。文征明的人物画崇尚出尘之度,在他的许多山水人物中也有所体现。他的人物画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而追求内在的神韵,格调高雅,少有人企及。
在花鸟画上文征明也有杰出贡献,自成一派。他的设色花卉师从沈周,但工写结合,设色雅丽,有自己的特色。如藏于台北故宫的《桃花图》,桃花精巧工细,叶的阴阳向背表现淋漓,树的勾皴与枝的穿插十分讲究,写意而不失法度。藏于台北故宫的《秋葵图》是其墨笔画佳作。文征明尤以画兰竹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画兰取赵孟坚的繁与郑思肖的简,合二为一,并糅以自己高超的书法线条,通过变化莫测的提按,将兰草的飘逸、婀娜、刚柔、翻卷表现得十分传神,迎风绝尘,满纸幽香,令人惊叹。他的竹也与前人不同,锐利劲挺,不求其秀,人称“喜气写兰,怒气写竹”。其兰竹代表作有《漪兰竹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文征明的书法以功力卓绝见长,成就主要体现在精绝的小楷与潇洒的行书上。其小楷宗二王、欧阳询、智永,法度森严,如《归去来兮辞》(北京故宫藏)。行书融晋、唐、宋名家于一体,端庄而不失风流,遒劲而舒徐有余,刚柔相兼,自成一家。陶宗仪赞其:“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如北京故宫藏《西苑诗》。晚年大字习黄庭坚,放纵摆宕,骨韵兼得,如苏州博物馆藏《三绝书画》手卷。一生不喜作草书,非不能作,但更偏爱工整一路的书体,这与他自身的性情有关。文征明的书法总体上追求平正洒脱,不以险求胜。他的书法对绘画影响很大,“以书入画”使其画中的线条十分精致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