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的回归是时代的需求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11 10:23: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刘晓燕(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
核心提示: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成为电视领域的一股清流。《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百心百匠》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在众多综艺节目中成为电视领域的一股清流。《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百心百匠》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前不久在央视开播的大型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收视率和口碑齐飞,引发网友的热议,成为文化类节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说明了观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需求,这一类回归传统文化价值的节目恰恰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节目的需求和期待。不过近期文博类节目的兴起,是否会带领文化类节目走进下一个高潮?

  通俗表达彰显文化内涵

  文化类节目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以往严肃的其文化类节目,给人高冷的感觉,其语言表述较为晦涩高深,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在不断的探索中,电视工作者得到了一个成功的启示:可以借助娱乐元素来激活文化内涵。

  但在借助娱乐元素之前,首先得符合具体文化内容的传播规律。对于不同的文化类别,如历史、书信、文字、诗词、中华美食、中医、文物、传统技艺等,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文化类型特质,采用恰当的传播方式进行呈现。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用真实的画面、朴素的语言掀起了全球中国美食热;《见字如面》以明星读信的方式,将文字转化成视听语言,彰显书信魅力;《中国诗词大会》利用竞赛的方式,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因此针对不同的文化主题和内涵,要充分挖掘新的表达形式和节目模式,以符合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规律。

  近期走红的《国家宝藏》,借鉴了综艺节目特点,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尊重年轻人的审美和视听语言习惯,将趣味性和娱乐性带入文物中。节目中的创新之一是通过小剧场形式演绎文物,极大调动了观众的视听观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记忆深刻。戏剧形态现场重现历史文物,把遥远的、抽象的、专业的文物通过亲近的、具象的、平民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了传统上摆在博物馆展窗后冷冰冰的文物与观众的心理距离。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演绎形式,让文物具有生命力,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

timg (9)

  剧场演绎的亮点是打造了强大的明星解说阵容,以文物为核心,由明星演绎的方式讲述国宝故事,通过自带流量的明星,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话题性,这尤其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是节目收视的一道有力保障。

  文化类节目因其专业性和知识性而相对较为小众,并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但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电视文化节目,转变传统刻板的表达方式,尊重年轻人的视听语言习惯,从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互动传播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还可以让相对小众的专业知识走向大众。与此同时,为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节目组还可在互联网上充分调研,利用大数据对年轻人的语言和内容倾向进行分析,这有利于电视文化节目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让互联网发酵出的评论与电视产生联动效应。

  国际合作促进对外传播

  这类文博类节目除了向国内的观众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海外传播,向外国观众讲述他们感兴趣的中国故事。国内的文化类节目,也应该学习国外电视台在文化节目制作中的经验、节目理念、节目模式以及先进的传播技术。

  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类节目是新时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传承的手段创新,也是对文化类节目形态的一次成功探索。这充分说明了,有思想、有文化的节目叫好又叫座。尊重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和视听习惯,自信、大胆地对节目进行创新,结合当下新的传播符号,采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利用多种娱乐形式,获得年轻人的喜爱,彰显新时代独特的魅力,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有益尝试。

  期待未来我们能够推出更多的中国式原创文化类节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中国文化为核,创意节目形式为壳,尊重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和视听习惯,在国内赢得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同时,更能走向国际,让中国文化内涵为更多的国外观众所了解,并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标签: 文化

本文标题: 文化价值的回归是时代的需求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8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