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为阳,而形魄归于地为阴。死去的先人精神仍然存在,并依世俗生活方式存在于鬼神世界。神鬼与活人一样有衣、食、住、行之需,阳间后人应负责供应过世先人的物质需求。只有满足了过世先人的需求,才会得到保佑。假如祭祀物质十分丰富,祖先还可将多余物质与其他神明分享,使神明庇荫后代得福、得财、得运。
厅堂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心,是民居建筑中最高大宽敞、装饰得最好的空间。家庭的庆祝活动大都集中在自家厅堂举行。在厅堂中祀神祭祖是春节家庭庆祝活动的重点。
安放祖宗牌位的神龛下方的案桌或大几条上,人们喜爱摆放一些器物作为装饰。有些人家喜欢利用谐音摆放物件,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如左(东)侧摆一只花瓶,右(西)侧摆放一面镜子,取“平”(瓶)“静”(镜)之意。显贵第宅的厅堂几案摆放的通常是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玩,往往是主人煞费苦心寻觅,重金置办的珍品。
民居院落是家庭内部的开敞空间,有严格的私密性,但同时又在“上天的完全监视”之下。春节期间在院落中举行的活动都是家庭性的。江苏一带,除夕夜有在院内画米囤的习俗:用石灰粉在地上画上粮食囤,周围画上戟矢或元宝的形状以祈年禳灾。
有些地区在除夕夜举行“跳火”:在庭院中燃起火,把旧扫帚丢到火里烧掉,象征除旧迎新。妇女要把催尘杆上的绑扎用品丢在火里一起烧掉。“催尘杆”是腊月廿四前后用甘蔗叶或稻草在长竹竿上绑扎,拂扫房梁上灰尘的用具,烧了之后便意味着彻底除旧,然后阖家老少口中念着“今年好过年”,再依长幼之序挨个跳过火堆。之后再将取暖用的小烘炉和火笼拿来,置炭火于其中取暖。口中念“夹金又夹银,新年都有春(存)”等吉祥语,再拿回卧室,小烘炉藏床下,火笼置床上,据说能祛魈驱祟。
卧室是居民建筑中的重要休息场所,但由于传统上重礼教轻功能的考量,人们把民居中最好的空间留给了厅堂,卧室往往位于东西厢房。新年时,卧室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面铺上新被褥。卧室中也张贴年画,作为新年装饰。供家庭张贴的木版年画在在宋代就出现了,分单色和套色两种。明末清初时,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和多样化的需求,又出现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福建漳州等著名的年画制作中心,每个地区都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总的说来,其特点就是:木刻水印、线条简单、色彩强烈、画面热闹。新年时贴上新的年画,既有喜庆气氛,又使卧室墙面有了新鲜感。
除夕夜守岁时,家中各室均燃灯,通宵不灭,叫“点岁灯”。燃灯、放炮的典故都是为了驱鬼。新年伊始,能将“厉鬼”阻吓于门外,就能保证新的一年阖家平安。
通宵点灯,也使卧室气氛更加温馨。有的地区将点“岁灯”的时间延长到正月初五。“岁灯”的摆放地点也很多,屋柱角、床下、桌下、窗下通常家里并没有这么多灯,就用胡萝卜切段为灯盘,插上小蜡烛。有的地区用花馍做成灯台,里面放菜籽油,用细棉绳线做灯芯;用毕后,花馍被烤成脆馍,颜色金黄,非常可口。
过去没有玻璃,窗上贴的都是窗纸。除夕时,窗纸要贴上窗花。窗花以红纸剪成,图案多为蝙蝠、麋鹿、喜鹊,寓意“福、禄、寿、喜”。厨房也是新年庆祝活动的地点之一。旧时的厨房除炉灶外,要堆柴草、储粮食、摆水缸,因而空间不小。在厨房卜年是四川东部的习俗:大伙在除夕夜人静时掏净炉灰,安上铁锅,将锅内仔细擦抹得干干净净,盖上锅盖。年初一在打开锅盖看,看看锅里有没有多出器物,以出现器物的种类和多寡来占卜这一年的时运和收成。
迎新灶则是普遍流行的风俗。人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行当都有一种神掌管,掌管厨房的神仙就是灶王爷。每年的腊月廿三或廿四日,要烧掉旧的灶王爷画像,表示送其回府,成为“祭灶”或“辞灶”。除夕夜时,再于厨房准备香灯、点燃楮锭,于厨房门口放鞭炮,叫“接灶”。随即郑重贴上新的灶王爷像,神像两侧还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地报平安”之类的对联。贴好了神像,还要继续焚香、燃烛,有的地区还以米粉丸祭灶神,直至正月初五。
除了在厨房中布置灶王爷神像,北方有的地区在厨房水缸旁墙上贴“缸鱼”的年画。画中心是一条金鳞的黑鲤鱼,背景为深绿色,有的还画上荷花:如此当打开水缸盖时,水面便会映射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缸水的微波,使人感到鱼在水中游动,构思巧妙。人们借“鱼”和(余)同音,寄托“年年有余”的愿望。
有些南方地区在除夕夜时,将水缸盛满水,又将米团制成的元宝、如意年糕和一碗堆尖的饭放入米缸;水缸、米缸外面都贴上“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红纸,称为“缸缸满、瓮瓮满、满米缸”。等到正月初五,再开米缸观察米饭,假如碗中见水,意味着新岁多雨;假如米饭变干,则预示着新岁多晴天。
人们通过装饰民居祈福纳祥
大门在中国民居中有相当大的作用。旧时只要瞧瞧大门,就知主人的身份地位:有钱有势的人总是铺张挥霍地修建大门,而贫苦人家则尽全力使大门不显寒碜。
大门是家庭的防御重点,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防鬼”。人们相信人死为鬼,要在地府受阎罗王审判,并依前世的修功造孽而决定超生轮回或打进地狱受罚。打入地狱的鬼代表人性恶的一面,又因鬼已通过鬼门关,其超能秉赋又为人间灾祸的源头。相传除夕和年初一是鬼的活动的高峰期。鬼和人相比,能量要大的多,但它们也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惧怕的事物。传统民居有完整的“御鬼安全系统”如大门上有铺首,做成神兽的面貌,鬼见了就想到阎罗王的武士,马上吓跑。为加强御鬼的能力,春节前夕门上还要贴桃符或门神,对厉鬼来说等于加派重兵防守。为防万一,门内还有影壁或屏门等设施,可将厉鬼完全阻挡在门外。
同时,人们又要欢迎“神明”进驻,所以大门的喜庆装饰又特别多。鬼并非都是坏的,因为人都会死,长辈亲人死后也会成鬼,都将转为祖灵。春节期间,大门的喜庆色彩特别的重,张灯结彩,春联门钱,一方面是为了讨好神明和自家的祖灵,同时也为节日喜庆增色,并向四邻炫耀。
春联的起源于悬挂桃符,先民相信鬼怕桃木,《战国策·齐策》即有“桃梗”的记载。据《山海经》描述,皇帝曾立大桃人以御凶。普通人家立不起大桃人,只有用桃木做成宽约一寸,长七八寸的桃板,悬两块在门上,并书写神荼、郁垒二神之名以保平安。五代时,后蜀地区开始流行于桃符板上写联语,至明代则以纸代桃板,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春联。所以,民居的春联不仅是喜庆装饰,也是威吓鬼怪的镇邪之物。
在门楣上张贴门签作为吉祥装饰物的风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当时门签的数量还与家长年龄有关。清代的门签多以红纸或彩纸剪刻,吉祥语镌于其上。门签又叫“挂千”、“挂签”、“挂钱”。一般门签长一尺宽七寸有余,四周镌有图案,一个门签上写一个字,组成“五谷丰登”、“吉祥有余”之类的吉祥话,门签的下面呈穗状。若是门上贴了五张,中间多是“寿”或“福”字。
旧时的春节,到处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传统的建筑空间为传统庆祝活动提供了适当场所,而传统庆祝活动又充分突显出传统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彼此相得益彰。因此,传统民居是和旧时的生活方式融洽无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