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16 10:29:23
核心提示:当今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小,正在向国际大同化方向发展,如“千篇一律”、“特色危机”、“赶时髦”、“国际化”、“趋同现象”等等都是,不一而足,究其原因,有外因、内因数种:
  当今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小,正在向国际大同化方向发展,如“千篇一律”、“特色危机”、“赶时髦”、“国际化”、“趋同现象”等等都是,不一而足,究其原因,有外因、内因数种:

  ①过分强调技术万能,而忽视合理地利用自然和考虑人类需求的多样性。丹下健三断言:“传统基本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而生成,将来的建筑必然会以技术为中心。”但也不能误解为技术可以抗拒一切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受到自然的影响;不要以为有了技术,地域特性就会必然淡化。

  ②单纯功能主义思想。将单纯的物质功能模式强加于人,忽视人的生理尺度与行为模式,忽视当地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地域性人文特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以车为本”,不是“以人为本”,城市的汽车尺度化,造成人与硬质环境的冲突。

timg (10)

  “为新而新”。早年扬延宝先生就批评“有的人一味追求新,求得形式的时髦,而不是以经济、适用、结构、材料为依据,这种‘为新而新’是脱离我国国情的。”地域性的消失不等于现代化的到来。

  ④商业功利主义作怪。为追求广告效应,本来就是很有名的历史性建筑,也要用玻璃匣子套起来,大肆卖弄高档装饰材料,还有的莫名其妙地虚设或外露一些结构构件,其中有国人的迎逢,也有外商的要挟。

  ⑤国际上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如喧嚣一时的“欧洲中心论”,西方建筑至上论、“全球文化,超级文化论”都是这种表现。世界文化“统一化的逻辑逐渐包围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领域,而它本身却产生混乱,原因是它企图促进所有符合它的东西??。这样,整个创造性领域遭受压制,社会的个性和独特形态遭到破坏”。从流行时装、流行歌曲、荒诞舞蹈对民族艺术的冲击中即见端倪。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一般情况下,建筑文化区域性的丧失,带来的并非“真理、幸福和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和灵感恰恰就存在于这些个性差异之中。地域性的差别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因为正是这些差别才形成了建筑的特色,每一文化都有它赖以成长的肥田沃土,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以及历代杰出的建设成就。我们只有尊重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差别,尊重每一种建筑文化才能使世界建筑丰富多彩。
 

本文标题: 尊重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88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