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小,正在向国际大同化方向发展,如“千篇一律”、“特色危机”、“赶时髦”、“国际化”、“趋同现象”等等都是,不一而足,究其原因,有外因、内因数种:
①过分强调技术万能,而忽视合理地利用自然和考虑人类需求的多样性。丹下健三断言:“传统基本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而生成,将来的建筑必然会以技术为中心。”但也不能误解为技术可以抗拒一切自然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受到自然的影响;不要以为有了技术,地域特性就会必然淡化。
②单纯功能主义思想。将单纯的物质功能模式强加于人,忽视人的生理尺度与行为模式,忽视当地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地域性人文特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以车为本”,不是“以人为本”,城市的汽车尺度化,造成人与硬质环境的冲突。
③“为新而新”。早年扬延宝先生就批评“有的人一味追求新,求得形式的时髦,而不是以经济、适用、结构、材料为依据,这种‘为新而新’是脱离我国国情的。”地域性的消失不等于现代化的到来。
④商业功利主义作怪。为追求广告效应,本来就是很有名的历史性建筑,也要用玻璃匣子套起来,大肆卖弄高档装饰材料,还有的莫名其妙地虚设或外露一些结构构件,其中有国人的迎逢,也有外商的要挟。
⑤国际上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如喧嚣一时的“欧洲中心论”,西方建筑至上论、“全球文化,超级文化论”都是这种表现。世界文化“统一化的逻辑逐渐包围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领域,而它本身却产生混乱,原因是它企图促进所有符合它的东西??。这样,整个创造性领域遭受压制,社会的个性和独特形态遭到破坏”。从流行时装、流行歌曲、荒诞舞蹈对民族艺术的冲击中即见端倪。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一般情况下,建筑文化区域性的丧失,带来的并非“真理、幸福和创造力”,人类的创造力和灵感恰恰就存在于这些个性差异之中。地域性的差别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因为正是这些差别才形成了建筑的特色,每一文化都有它赖以成长的肥田沃土,有缔造它的伟大人民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以及历代杰出的建设成就。我们只有尊重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差别,尊重每一种建筑文化才能使世界建筑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