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是戏曲的回春散吗?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2 15:12:06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荧屏上最火爆的除了宫斗剧,就得说综艺了。面对网络传媒的巨大压力,电视给自己打了两剂强心针。别说,效果还真不错。尤其是学习了日韩台湾的综艺节目经验之后,一些主题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火遍中国。
  信浮沉


  最近几年,荧屏上最火爆的除了宫斗剧,就得说综艺了。面对网络传媒的巨大压力,电视给自己打了两剂强心针。别说,效果还真不错。尤其是学习了日韩台湾的综艺节目经验之后,一些主题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火遍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视这个“夕阳产业”自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吸纳了进来,这其中就包括比电视还要“夕阳”的戏曲。从央视的《一鸣惊人》、《叮咯咙咚呛》到地方主办的《越女争锋》(央视播出)、《伶人王中王》、《国色天香》、《寻找好声腔》等等,不一而足,眼花缭乱。

  热闹是够热闹了,热闹之后呢?

  戏曲演员台上魅力四射

  综艺里手足无措

  “一道汤”是一句戏曲行业的老话。意思是表演缺乏个性,节奏缺乏起伏,对不同人物处理缺乏区隔等等。“一道汤”是戏曲大忌,归根结底,源于演员不够勤奋或能力不足。面对戏曲综艺看似红红火火的局面,我想起了这个老词儿。

  今天的戏曲综艺,就是典型的“一道汤”。趁着综艺真人秀热,国学复兴,把这两样东西捏在一起,希望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很可惜,大部分节目是一加一小于二的,甚至有的可以说一加一小于一——不但没帮忙,反而添了乱。我想,这大概也是由于节目的主创不懂戏曲或者不够认真勤奋吧。

  艺术不是橡皮泥,捏在一起并不那么容易,要两样都懂,两样都爱,才能捏出好结果。而如今的大部分戏曲综艺节目,都是拿来主义,只能说“综艺其外,戏曲其中”,但两者谁都不挨着。其实,参加节目的不乏好手、高手和奇人,他们可以在舞台上魅力四射,可偏偏到了综艺节目里,呆若木鸡,手足无措。大部分戏曲综艺变成了戏曲展示段落+综艺娱乐段落的简单粗暴的加法。戏曲观众觉得外行,综艺观众觉得土气,你说尴尬不尴尬?尴尬还在其次,本就是“夕阳产业”,再失人心才是更可怕的。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最火的综艺节目,其实成功也并不算难。要么像《中国好声音》那样用实力说话,台上台下都是业界顶级,没有花头,干干净净;要么像《爸爸去哪儿》那样用努力说话,做足功课,无限细化,挖掘到足够的看点。

  是不是戏曲太老,综艺太新,根本对不上?不是的。再老的艺术也有穿越时代直指当下的美好共性,再新的包装形式也有不装不吹,动人感人的做法。关键看懂不懂,会不会。

  顶尖名家的大旗

  不能一言不合就放倒

  有的人对戏曲娱乐化嗤之以鼻,反对创新和营销,觉得传统艺术应该有自己的身份。对于这种言论,我不能苟同。且不言戏曲从业者要吃饭,有正常的名利需求。就从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上看,和时尚流行文化相结合也是必由之路。难道应该以爱之名加速戏曲走进博物馆吗?这是荒谬之极的。事实上,这些传统艺术从来都非常重视营销和炒作,民国时期戏曲的炒作花样百出,八卦满天飞,和今天的娱乐圈比也不遑多让。

  我们就举一个例子,谈谈老前辈是怎么炒作的,再看看今天的戏曲综艺误区在哪儿。

  眼下最热的戏曲综艺得算山西台的《伶人王中王》了。看得出来,电视台请来了各剧种的当红名家前来PK,力气下得不小。可这个模式,恰恰是非常失败的,甚至是有失尊严的。几位本剧种中全国顶尖的名家拿出代表名作,却被PK下去了,为什么?这些落选的艺术家哪里不好?顶尖艺术家都落选了,不顶尖的还值得一看吗?如果京剧选手胜了川剧选手,是不是川剧就不如京剧?再有,评委虽然也是著名的与戏曲相关的达人,可即使评委是老艺术家,又怎么点评跨剧种的演员?您真懂那个剧种的唱腔吗?演员三两分钟的表现就能代表个人水平了?许仙的一段唱和高宠的一套身段又怎么比哪个好?这样的传播,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叫“互相伤害”。

  所谓选秀,应该从那些业余爱好者,或者青年演员中选拔;如果是请名家来PK,则应该赛专业之外的趣味项目,这样才既保有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又有娱乐看点。比如,即使像《我是歌手》这样的名歌手PK,参赛者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二线或稍过气的艺人。顶级当红艺人绝不参加这样的选秀,伤不起。不仅个人伤不起,行业也伤不起。所谓爱惜羽毛,也是一种行业尊严的底线。大旗不能一言不合就让人放倒。

  有人会说,当年的“四大名旦”不也是顶级艺人选秀吗?好,咱们就来学学老前辈是怎么玩选秀的。第一,“四大名旦”的投票方式是观众投票,说白了,选的不是“水平最高四大名旦”,而是“最受欢迎四大名旦”,毕竟每个人有个人喜好的权利。再者,当年四大名旦的评选,选的并不是人,而是戏。规定每人必须以一出新戏参选,比如梅兰芳演的是《太真外传》,尚小云演的是《摩登伽女》。其实所有人都知道选的是人不是戏,可为什么必须要拿四出新戏出来?这就能有效地避免尴尬,并非直言某人艺术不如某人,而是剧作不太给力,或者角色不受欢迎。这样既能保住整个行业良性竞争的格局,又能提高热度。看来我们今天的娱乐业者,还不如当年的老前辈想得明白呐!

  选秀之后创作不跟进

  演员还得“独守空房”

  当然,节目的不成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戏曲娱乐化、综艺化眼前有很多不足,我们还是应该鼓励传统艺术用流行的方法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吸引那些不看戏的观众踏入这扇艺术的大门。

  话说到这儿,不得不让我思考一个更加深刻的话题。既然综艺也好,真人秀也罢,为的是传播推广,那么推广之后呢?吸引注意力之后呢?

  创新乏力,剧目过时,从业者保守懒惰,才是戏曲行业最大的症结!新观众被吸引来了看什么?看《四郎探母》?好,传统剧目有魅力。然后呢?还看《四郎探母》……

  戏曲曲艺从来不保守,从业者一直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然而近三十年,戏曲在原地踏步。虽然每年都有拿奖无数的新作面试,可那些戏都是表面光鲜,哪个又真有生命力,能一演再演?能做到的恐怕超不过十出戏。

  那些歌手在选秀之后全国开演唱会捞金,影星在上节目后片酬疯长,片约不断。抛去泡沫的成分不谈,起码这些综艺传播对于行业是有利的。戏曲演员呢?选秀之后接着回去给老观众唱《四郎探母》。

  其实,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该说是传统艺术的一个机遇。因为观演关系变了,剧场限制没了,内容重又为王。这正是个搞新作,搞革新的大好时机啊。郭德纲为什么凭一己之力让相声重新热起来?因为一旦观众发现了他,就有上百段崭新或翻新的作品等在那儿,让你对这门艺术的喜爱持续升温,成为铁粉。郭德纲创作乏力之后,人气下滑,粉丝流失,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相声整体火了,新人不断涌现,这对于全行业来说当然是好事。


  网络时代,传统艺术长期以来的枷锁不攻自破,种种体制、行业习惯的限制都松动开来,有料的艺人可以和观众零距离面对面,凭自己的能耐把观众拉回剧场。戏曲真的没落吗?恐怕还没有那么悲观,名家名作一旦上演不还是一票难求吗?青年观众进剧场的比例屡创新高,这都是历史给予戏曲的机遇。

  所以,做戏曲综艺没问题,应该搞,应该好好搞。但是更重要的,是戏曲的自身建设。否则热闹之后,浮华落尽,戏曲不免仍是要独守空房,寂寞冷。
 
标签: 综艺 戏曲 春散

本文标题: 综艺是戏曲的回春散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39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