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弄堂博物馆”,就是设立在弄堂内的博物馆,这种博物馆将散落在弄堂里的零散文物整合起来,是对弄堂文物的积极保护,体现出一种精细化的文物保护思维,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弄堂是上海的特色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形象展现。更重要的是,弄堂内的很多家庭都珍藏着各种各样的文物,这些文物记录着过去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家家户户,如果长期得不到整合,缺乏统一保存、管理和维护,很容易导致文物损坏和流失。
上海依托弄堂建筑,着手建立弄堂博物馆,不仅为散落的文物提供了一个集中保存之处,也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更方便了公众参观,丰富了社区文化,可以视为是社区文物保护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文物保护要“抓大”,但也不能“放小”,文物保护机构也要注重“单元建设”,虽然各地都建设有博物馆,但那些博物馆一般收藏的都是珍贵的大件文物,对于一些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纪念价值的小件文物,却基本没有收藏在内,这就导致一些小件文物流落在民间。
如今,弄堂博物馆无疑给了那些零散的文物一个栖身之地,有了弄堂博物馆,散落在各家各户的文物就可以得到整合和集中管理,这种串珠成链的方式,无疑是对小件文物的积极拯救和保护。这种以弄堂为单元的博物馆,更是对大型博物馆建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筑,比如北京的四合院等等。这些建筑里面往往也散落着一些老古董、老玩意,它们长期“沉睡”在各家各户,很多时候只能孤芳自赏。上海的弄堂博物馆,无疑为这些文物提供着崭新的保护形式,这种以社区为单位的文物保护,不仅是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互动和共享模式,值得复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