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在近日的《国家宝藏》第七期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十九集都有展示,再加上“顶级流量”易烊千玺的守护,频繁上了热搜,吸引人眼球。那么,它背后的故事大家了解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克鼎背后的故事堪称传奇,大克鼎是青铜转变期的典型代表,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它有290个字铭文,记录了鼎的主人是一位西周的膳夫(宫廷厨师长),名叫“克”,铭文分两个部分:一为克对祖父功绩的追述,二为周王对克赏赐的记载,包括赏赐的礼服及大量土地、人民。除大克鼎外,还有小克鼎七件,用来盛放肉食等祭祀品。克作为膳夫,却享有诸侯级别使用的七件列鼎,可以确认在当时他极受周王重用,是权重一时的重臣。
大克鼎于清光绪年间陕西扶风县窖藏出土,同时出土的有小克鼎、钟等器,现分散在世界各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宗棠才获脱免。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大克鼎出土后,潘祖荫成为大克鼎的主人。从此,大盂鼎、大克鼎这两件周朝时期最大的青铜器齐聚潘府,成为当时京城一大新闻。
抗战时,潘达于请家人和两个木匠帮忙,连夜把克鼎、盂鼎和一批青铜器装箱埋到屋子底下,书画和小件古董三十几箱藏进隔间。苏州沦陷后,她家前后遭7批日本强盗搜刮,却到底没有发现文物踪迹。抗战胜利后,潘达于把它们藏在一间屋里,用旧家具破杂物覆盖,再将整进房屋钉断,既不住人也不走人,直到解放后。
1951年7月,移居上海的潘达于寄出一封信:“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得所,克保永久。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氏捐献之举。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二鼎如愿入馆,使市民可看到这闻名半个多世纪的“国之重器”。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两件巨鼎自此各镇一方。
无论是地位、价值还是流传经历,大克鼎都堪称传奇,再加上00后的流量小生易烊千玺把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的动情演绎,不上热搜都难。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认为,从效果看,文物上热搜,毫无疑问是好事情,说明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是具有正能量的事。如果更多优秀文化遗产能上热搜,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