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传承经典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1-26 15:30:50
核心提示:《我看国家宝藏》之五:有这样一幅画,乾隆皇帝看过后拍案叹服,挥笔写下御书四字,“妙入毫巅”;有这样一幅画,它的作者画风若“春蚕吐丝”,人称“才绝、画绝、痴绝”。本期,古建中国带您解读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洛神赋图》。
  《我看国家宝藏》之五:有这样一幅画,乾隆皇帝看过后拍案叹服,挥笔写下御书四字,“妙入毫巅”;有这样一幅画,它的作者画风若“春蚕吐丝”,人称“才绝、画绝、痴绝”。本期,古建中国带您解读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洛神赋图》。


  《国家宝藏》第五期,辽宁省博物馆(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为我们带来了三件国宝——《洛神赋图》《万岁通天帖》《铜鎏金木芯马镫》,其中前两件书画均是末代皇帝溥仪带出清宫后,辗转最终于东北博物馆(即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这三件宝物中,大家可能对《洛神赋图》会比较熟悉,在一些影视剧中曾出现过,但它前世今生的故事,你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幅千古名画。

u=3748882619,962854095&fm=173&s=1F41B9448E37B4DC2865351803001090&w=640&h=805&img

  节目中,演员陈晓化身“画圣”顾恺之演绎千古名画《洛神赋图》的创作过程。在《洛神赋图》的前世故事中,早已完成画作的顾恺之迟迟不肯为曹植、洛神“点睛”,直到完全体会到人物心境后方肯落笔。

  正是因为这份“执拗”,他的“点睛之笔”才使得《洛神赋图》精致传神,而陈晓的演绎也将这位“画圣”对艺术的“痴绝”刻画得淋漓尽致。

  洛神赋图的内容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81455085_1
《洛神赋图》局部

  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在岸边,曹植在众随从的扶持下,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的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与依恋。

  最后一部分描绘了就驾启程。表现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追忆与思念。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希望再次见到洛神的倩影。但是无奈人神相隔,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思念与悲伤之情不能自己,以至于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流连忘返的场景。

  “画圣”顾恺之


  这幅画的作者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洛神赋图》是他依据三国时期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作的绘画名作,目前真迹已失传,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宋代摹本。今存有宋代摹本6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为册页,其余五件(故宫博物院藏三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一卷及辽宁省博物馆藏一卷)构图、内容与造型基本一致,均为宋人摹本,唯技法工拙不一。

  《洛神赋图》--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

  《洛神赋图》在布局上采用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当代的连环画,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是传世中国画中以文学为题材的最早作品之一。

81455085_1《洛神赋图》局部

  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卷中人物、山水、树石、龙马等,一应俱全,刻画细致。人物用笔古拙,山石空勾无皴,画风高古,上接魏晋。依画面内容,又将《洛神赋》全文以小楷书分二十二段录于其上。画卷起首处本残,为后人所补。

  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哀婉,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

81455085_5
《洛神赋图》局部

  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不但可以一窥顾氏早期代表作之风貌,亦可发现中国画当年的绘制风格。实际上,《洛神赋图》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壁画的造型与设色方式,铺陈叙述故事的构图方式也和汉代画像石的布局相似。能从《洛神赋图》中欣赏到这么多的东西,也算是这卷画的魅力所在。

  90后杭州姑娘为传世经典注入新鲜血液

  两千年前,在洛水河畔,曹植和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了“画圣”顾恺之,使得世人有福目睹中国十大经典画作之一——《洛神赋图》之风采。前世传奇,跨越时光,90后女孩叶露盈则以独特的形式续写这件国宝的今生故事。

  任职中国美术学院漫画与插画专业教师的的她,大胆创新,创作了漫画版《洛神赋》,将中国传统文风、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结合,为这幅中国古代经典人物画巨作注入新鲜血液。

  为什么选择她?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是习大大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的,“国宝”不是静静地待在博物馆,它需要“传承创新”,叶露盈继承先人之美学,又用现代手法重新“诠释”经典,这恐怕是她成为国宝守护人的原因之一吧。

  传承经典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

  叶露盈有一句让小编印象深刻,“人的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去开拓自己的认知边界”。叶露盈在研究生时研究的课题是“东方传统经典绘本的现代演绎”。对于东方绘画美学的魂是什么?叶露盈以顾恺之为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他在《洛神赋图》中用一种被比作‘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画法,用笔流畅,以线造型,这是我们的东方美学。”

u=3721967266,3119467471&fm=173&s=10737084451119CE18E7348B0300F088&w=640&h=360&img

  叶露盈的漫画版《洛神赋》一出,便被业内惊为天人,很快横扫金龙奖、金风车等国内知名比赛的金奖。更是现身法兰克福书展,备受好评。她说:“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古典故事绘本更应该注入年轻血液以及这个时代的标签,保留魂,注入新颜。”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董宝厚老师对叶露盈的画作第一印象是惊讶:“她选的题材上对古画是一个新的发挥,因为《洛神赋图》在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但美术史受众面毕竟是很窄的,如何让百姓都知道传世的千古名画?露盈继承了先人的古典美,又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形式感表达出来。她在完整地传达古人画作内涵的同时,能让普通老百姓看得懂,这很了不起。”

u=980045926,4174989011&fm=173&s=A59275970F72448206E5C0DB03005033&w=640&h=317&img
u=4231502074,2821273480&fm=173&s=F5FA31D40A714A9400B930770300C062&w=640&h=295&img

u=2918286878,435795012&fm=173&s=21D073DF5A9A7EC46C1D11560100E070&w=640&h=320&img
叶露盈漫画版《洛神赋》节选

  《洛神赋图》代表了中国古画的创作高度,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这样的文化基因,在叶露盈的笔下“生根发芽”,在当代生发出更多的“文化自信”!

  后记:

  《国家宝藏》带来了一股文物热潮,不论战火纷飞亦或国泰民安,总有那么一批守护者,怀揣赤诚之心守护国宝,使它们在千年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传承千秋。

  希望有更多像叶露盈一样的年轻人,加入到传统文化宝藏的探秘队伍中,发现新价值,创造新高峰,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得更闪耀、更自信。
 
标签: 《国家宝藏》

本文标题: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传承经典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07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