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博物馆,一条白色石子路贯穿整个馆内,据说是一条象征“丝绸之路”的东西通道,沿着这条石子路,带着你从现代寻找古往。穿过后现代气息的大殿,上台阶,过小桥,眼前是一扇古色木门,推开门,时光逆转,小桥流水,郁郁葱葱的竹林包裹着古宅,恍如隔世。如此美景怎可独享,急呼同行的玉亚姐前来感受。短发长裙的姐姐站在门口,美哉。只顾各种流连各种美景,驱赶蚊儿对我的情有独钟,竟忘记询问细腻安静的姐姐是否感同身受,至今也无交流……
水一样滑腻,烟一样轻软,云一样飘逸,如一幅水墨,在雨丝轻风的浸润下,方渲染得烟丝醉软的质感。“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像痴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丛中拂泪自怜楚楚动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脉脉思念在夕阳河边苦苦凝望孤独寂寞的心灵。站在大厅里,恍惚间,现代与古往的画面交错浮现,一道木门更像极了分开两世的隔断,迈一步是古韵古意古情,退一步是现代的追爱。站在亦古亦今的交界处,凉风习习,微风扑面。静怡是那刻的唯一所念……
与贯穿主楼南北的全封闭现代化白色墙面相交。墙面在入口处作一自然的曲折,象征着丝绸的柔软、飘逸,墙顶直立一排变体桑树,中间圆形镂空,又宛如丝绸之路上一段绵延的古城墙,在浓烈的现代气息中,让人明显感到传统的吸引力。墙前分别装饰着采桑女、浣纱女和织绸女三尊汉白玉雕像,赋予博物馆以动态美。主楼顶部塔式盖顶建筑,让人联想起丝绸之路沿途的异国异域风情,又与博物馆遥对的北寺塔相协调。
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内部装饰,也极为清新典雅。分布于各展室的各类雕塑,均出自我国著名的雕塑家之手。步入序厅,丝绸古国的辉煌历史,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中央石壁上刻着“蚕、桑、丝、帛”4个甲骨文字,简洁地概括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全部内容。左侧的巨幅石刻壁画,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丝绸发展的沿革过程及其科技成就。靠近壁画,有一尊端庄美丽的古装妇女雕像,手里捧着蚕茧,眼神似在思考,她就是历史传说中第一位养蚕的“蚕神”——黄帝的妻子嫘祖。抬头仰望,顶上无数乳白色的半透明蚕茧形吊灯,将人们带入古代的蚕桑世界。
沿丝路右侧,一组沙漠驼队的浮雕,形象生动,古朴浑厚,与半墙有机结合,显示了汉唐以来丝绸之路的风光特色。“古代馆”的丝绸陈列,以其珍贵的丝绸文物及模型、图片,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丝绸的起源,直到明清时期丝绸生产的沿革,它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古代丝绸史。丝绸离不开蚕桑,“蚕桑居”是根据近代农家养蚕栽桑的真实情景和桑园再造。跨进“织造坊”,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古代织机和传统工艺的手工操作表演,犹如身临明清时期苏州丝绸业“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繁荣境地。织女们身着古装作现场表演。
天鹅绒织机、漳缎织机、云锦织机、脚踏缫丝机、缂丝机,都在进行运转操作,古代云锦、彩经绒、缂丝等著名丝绸品种的织造过程,在这里都得到充分演示。有一种工艺独具特色,让人看后舍不得离开,一块巨大石元宝下的凹槽里,放着缠有丝织品的木棍,一位艺人将两脚踏在石元宝下的两个突出部,然后晃动石元宝,通过碾压,使丝绸变得柔软平挺,光泽可鉴。这就是江南丝织工艺一绝的丝绸砑光处理。
穿过一个象征性的古丝路城关——嘉峪关,进入了中厅,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只模型和序厅中的驼群遥相呼应,将古国文明带向世界。在近代、现代馆内,展示了苏州丝绸的精湛技艺、服饰变异、国际获奖产品、能工巧匠、丝绸名人介绍及苏州丝绸业发展的历程、苏州丝绸的国际地位、丝路延伸等。在主馆东北面建有绸庄,坐落在一条仿古街上,参观者可将人民币兑换成专用的仿古钱币,到店铺内可选购各式绸缎。这种参与性旅游,将欣赏参观与选购物品相结合,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
身着丝绸套裙的美女书记,声音柔美,南方女孩的娟秀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站在她身旁,我这大高个,大嗓门,下了夜班跟着王老师喝扎啤吃烤肉,地地道道的北方女人,竟也不自觉地轻声细语起来,这样的感觉挺好。说到博物馆,书记倍感自豪。博物馆占地941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5平方米,广场面积1100平方米。馆体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清新典雅,是一座现代气派和古城风韵完美结合的艺术建筑。展厅分为:序厅、古代馆、蚕桑居、蚕乡农家和桑林草亭、中厅、近代馆(明清一条街)、现代馆(锦绣苑)8个部分。
苏州丝绸博物馆早在筹备阶段的1986年就开始了丝绸织绣文物的复制研究,他们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完成了“古丝绸文物复制”和“唐代丝绸文物珍品复制”。目前,苏州丝绸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第3次合作亦已开始。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坐落在苏州北寿塔风景区内,1991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10月1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目前,苏州丝绸博物馆拥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级藏品700余件,各类标本及资料藏品3000余件。
走出苏州丝绸博物馆,回首望。这座白色建筑,带给我的不仅是建筑精湛的感受,更是一种情绪的追逐,一种从未见过,从未有过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