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文化主要是指以古徽州府所辖各个县区的建筑特色,主要包括现如今的黄山市、江西婺源以及安徽宣州市的绩溪等地域。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徽州缙绅以及徽商势力的崛起,具有明显徽派建筑文化的园林以及住宅已经遍布大江南北。
然而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的文化风格的决定权主要掌握在房地产开发商手中,而房地产开发商受到当前西式建筑文化理念的影响,导致欧美建筑文化对于我国的建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徽派建筑文化得不到完善的传承与发扬,徽派建筑文化的造型美感以及文化底蕴得不到系统的传达。成龙捐赠新加坡徽派古典建筑事件的出现,更是直接反映了徽派建筑文化在本土得不到认可,徽派建筑的保护工作不完善,徽派建筑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徽派建筑文化特色
徽派建筑宅居结构形式主要为多进院落的集居形式,由于徽派建筑较为讲究风水文化,因而形式多是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徽派建筑文化的布局形式通常情况下以中轴线对称分列为主,一般情况下,中间设置厅堂,两侧布设居室,厅堂前方则为具有采光通风作用的天井,以这种布局形式构造出具有纵身自足特点的建筑生存空间。在建筑的外观上,徽派建筑则具有突出的外观整体性,因而容易营造出较强的美感。
高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而且墙线错落,几何特征明显,色彩上黑瓦白墙,更是体现了徽派建筑的典雅大方。在徽派建筑的建筑装饰上,充分运用了木、砖、石这三雕艺术,更是丰富了徽派建筑的装饰内容,利用精美的雕刻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文化理念。
2、徽派建筑的格式文化
(1)典型的高墙深宅。徽州建筑特别是一些古建筑,广泛的采用了四周高墙围起的形式,房屋除正门之外均采用小窗,而整体建筑院落内部的采光主要依靠天井。前堂、天井以及厅堂依次排列,住宅建筑相对较深,堂室后设置封火墙,靠墙布设天井,并在两旁设置厢房。
(2)墙垣多为马头墙形式。徽派建筑受到徽州古文化的影响,村落房屋建筑较为密集,因此为了防风防火的需要,在建筑两山墙的顶部砌筑有较高的封火墙,俗称马头墙。马头墙沿着建筑屋面的坡度层层跌落。通常情况下马头墙上都附有青瓦,颜色鲜明素雅,并在马头墙上安装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座头,文化底蕴丰富。
(3)厅堂四合式。徽派建筑的厅堂形式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两种形式。大四合厅堂的中间为天井,上厅、下厅之间相向排列。小四合式上厅形式与大四合式基本相同,下厅则为供居住使用的平房,中间明堂仅能够充作通道,房间供居住使用,而且天井也相对较小,楼梯均在上厅背后。
(4)天井。徽派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大部分建筑均设有天井,通过设置天井为建筑物内获得充足的光线,确保建筑内空气的流通。这种建筑文化风格与古徽州多经商的传统有关,俗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属于古徽州地区特有的文化风俗。
(5)内部装饰的区域文化凸显。徽派建筑的另一特点便是内部装饰具有浓烈的古徽州文化特点,在内部装饰上徽派建筑力求精美,充分运用了木、砖、石这三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都有着精美的雕刻。装饰的文化内容则涵盖了古徽州地区的故事、神话历史、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文化。
3、新时期徽派建筑文化传承发展措施研究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必须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继续发展传承。实现我国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徽派建筑实施整体性的保护。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在我国一定时期、一定历史以及地理条件下所诞生的地域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氛围。因此对于徽派建筑风格的发扬与传承,必须注重对于徽州这个地域特色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对于各种徽州古村落、古民居以及各种雕刻文化的保护,将原原本本的徽州古建筑作为保护对象,实现徽派建筑文化特色的传承。其次,徽派建筑的本质是中国儒学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影响的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措施对于徽州文化生态区域的文化保护,通过发展传扬区域文化特色,推动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为徽派建筑文化保护筹集足够的资金。近年来,我国虽然提高了对于徽州文化的保护,但是对于徽派建筑的保护力度仍然不足,特别是像成龙收集的徽派古建筑,受到了新加坡方面的重视,而在大陆内部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这一方面虽然与相关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有关,但更主要的则是由于徽派建筑保护资金的不足。因此,必须进一步的拓宽徽派古建筑保护的融资渠道,通过建立多方筹措的资金融资渠道,尤其是吸引民间投资,实现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具体的操作实施方式上,可以采取公益善款筹集、徽派文化区域商业运作、发展旅游经济以及吸引外来企业投资的方式,为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完善立法,为徽派建筑文化提供法律依据。现阶段,我国对于类似于徽派建筑文化的保护方面法律仍然属于空白区域,导致各种古建筑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国家必须强化立法制度建设,避免徽州建筑以及村落文化物质的外流,实现徽派建筑文化的完整性保护。首先,应该明确徽派建筑的保护范围,明确不同徽派建筑保护的具体要求,确保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的徽派建筑纳入到保护对象之中。其次,应该严格打击各种非法倒卖徽州建筑文物的不法行为,为徽派建筑保护提供完善的依据。
(4)重视徽派建筑文化产业的建设。实现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将徽派建筑形成一种文化产业,利用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推动徽派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徽派建筑文化区域应该严格按照区域控制以及分类管理的原则,对于徽派建筑集中区域进行整体的规划与整改,重点营造具有徽风古韵以及现代徽派风格的文化特色,突出体现出徽派建筑的整体风貌。其次,做好徽派古建筑的文物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对现有徽派古建筑的修缮,确保各种徽派古建筑的安全可靠。此外,应该强化行政主导以及督查,完善徽派建筑产业建设过程中的审批、建设以及验收的管理,通过突出强化管理,为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徽派建筑作为古徽州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徽派建筑文化的精髓,并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开展徽派建筑的保护管理,避免徽派建筑的流失,实现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