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晴岚(国画) 明 区亦轸
《潇湘八景》的母题起源甚早,早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篇》中,就记载有这八处湖南潇水湘江之间的景色,分别是:山市晴岚,烟寺晚钟,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渔村夕照,潇湘夜雨。这八处景色,各有相对应的山水景点,从宋到元明,为诗人、画家所采入笔下的不知凡几,又以南宋和明末两时期最为流行。
明末画家画八景成册,是一种流行风尚,至今传世作品多以册页为主。如盛茂烨所画绢本《洞庭秋月》一开,用宋人一角构图法,即此种册页中失群的一套。此套《潇湘八景扇册》则是更为珍罕的一例。
这套扇册,画于晚明流行的暗红色洒金扇面上,八家分别为区亦轸画山市晴岚、赵之璧画烟寺晚钟、区懋光画潇湘夜雨、吴士登画渔村夕照与洞庭秋月、周熙画平沙落雁、蔡一椿画江天暮雪、五老山人画远浦归帆。区亦轸为广东南海人,据《岭南画征略》记载,万历间重修广州光孝寺六祖发塔、菩提坛,区亦轸为之绘图刻石。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寺僧通岸为刻碑记。他所画的山市,是湖南境内昭山的景色,山间居民在市集的日子互相走访,卖物聊天,一派桃源中人的悠闲。区氏画风学明代吴门一路,接近文征明,从山石和树法上明显能感受到。传世区氏作品几乎都是扇画,如香港中文大学、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的两件,都与此风格无二,特不如此幅精细而已。
赵之璧,据《福建通志》载,是福建莆田人。嗜古好奇,工诗歌,善山水,近倪瓒。花鸟、凫雁,飞鸣生动,娟秀可观。吴士登为浙江湖州人,其祖父吴凤鸣,是忠烈之士,一家均以经学词章著称。其他如区懋光是南海生员,蔡一椿应该是闽粤一带名家。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画家均为东南沿海省份画人,这些省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密切。这套扇册保留了明治初年的日本装潢,非常完整,足见当年藏家的珍视。
晚明时期,士大夫对潇湘八景的钟爱,是一种流行文化。除了存世不少这个母题的绘画作品,还产生了著名的乐曲,众所喜爱的古琴曲《平沙落雁》,即产生于这一时期,虽然这曲的作者至今不能详考(有人认为是张岱),然而它创作于天启崇祯左右则是公认的,与这扇册创作时间一致。
这套扇册到东瀛,则是日本人喜欢潇湘的缘故。早在南宋末年,著名画僧牧溪上人就在日本画过一套潇湘八景,至今还留存有其中三幅,去年在日本专门陪扬之水先生看过其中一幅《潇湘夜雨》,笔墨简淡,对于日本后来的画风影响很大。据说日本的中学教科书上至今还有提到潇湘八景的课文,这与幕府将军的提倡和喜爱分不开。所以这套晚明的扇册,应该就是桃山到江户初年,日本从东南沿海城市订画的作品,从画家的组成上也可以看出,当时艺人已经有商品经营意识,大名家作品价格不菲。作为外国人订画,不会选择太高价的画家,值得注意的还有,赵之璧的画上借用了区懋光的印章,扇面的材质也完全相同,这说明几位画家很可能是为了完成订单,聚集在一起共同创作的。这套扇册却因此更加有意思,足见证了中日对于这一题材的共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