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宿白先生弟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宿白先生6点05分在北医三院病逝,享年96岁。
宿白,1922年生于辽宁沈阳,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是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作为历史考古学的集大成者,宿白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的造诣深厚,为考古学界所公认。
宿白在历史考古研究领域底蕴深厚,著述颇丰,著有《白沙宋墓》《藏传佛教寺院考古》《中国石窟寺研究》《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等学术著作,2016年7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授予宿白“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50年代,宿白开始进行田野调查与发掘工作。1951年,他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并于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一书。该书不仅全面报道了详实的发掘资料,并且结合大量文献分析了宋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对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宋代河南家族墓地中流行的贯鱼葬习俗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现了宿白深厚的文献功底,以及其将文献考据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白沙宋墓》成为新中国田野考古报告的奠基之作,至今仍在学界颇具影响。
自1940年进入北大求学,到82岁离开讲坛,宿白始终全身心投入到历史考古之中,怀抱学者的审慎态度和求是精神。即便被学界视为考古学泰斗,留下不少重要的考古学著作,桃李满天下,宿白却只将自己视作“北大的教书匠”,淡泊名利,只问耕耘。“因为我有兴趣,我是学历史的,历史和考古分不开。历史是文献记载,考古是实际工作,所以,要做历史就得做考古,要做就得长期做下去,不是长期做就不是真正做考古的人。”宿白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