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椅,中原有的地区叫斗椅,斗椅与方桌成一组,由交椅发展而来。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制作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不但建筑受其影响,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之中。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圈椅的造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椅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从审美角度审视,明代圈椅造型美、线条美,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的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圈椅靠背板攒框镶心,上部如意形开光内雕麒麟纹,中部方形委角开光内雕花卉纹,下部为如意纹壸门亮脚。背板及椅柱两侧饰边牙条。座面上三面围锦绣雕花卉纹围栏。高束腰上镶螭纹绦环板。壸门式牙与腿交圈。三弯腿,龙爪式足,足下带托泥,托泥饰壸门式牙条。此椅装饰复杂,雕刻繁缛,具有明式家具中少见的华丽风格。
圈椅的艺术风格
古明式圈椅崇尚先人的质朴之风,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不加装饰,注意材质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身和纹理不加遮饰,利用本质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来显示家具木材本身和自然质朴特色。
雅明式圈椅的材料、工艺、造型、装饰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具有典雅质朴、大方端庄的审美趣味,如注重线型变化,形成直线和曲线的对比,方和圆的对比,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还如装饰寓于造型之中,精练扼要,不失朴素大方,以清秀雅致见长,以简练大方取胜。明式圈椅风格典雅清新,不落俗套、耐人寻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精明式圈椅做工精益求精,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非常注意结构美,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用钉和胶,因为不用胶可以防潮,不用钉可以防锈,而主要运用卯榫结构,榫有多种,适应多方面结构,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学结构,又使之牢固,美观耐用。
丽明式圈椅体态秀丽、造型洗练、形象淳朴、不善繁缛。特别注意意匠美,注重面的处理,比例掌握合度,线脚运用适当。并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框架结构,使造型方圆立脚如柱、横档枨子如梁,变化适宜,从而形成了以框架为主的,以造型美取胜的特色,使得明式圈椅具有造型简洁利落,淳朴劲挺,柔婉秀丽的工艺美。
圈椅的衍生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硬木家具在世界家具发展历史上颇有造诣、表现不俗、且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在瑕不掩瑜的同时,却又历史的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倘若假以现代人体工程学理论来分析,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值得加以完善、改良。
关于中式圈椅的完善与改良,近年来。家具界主要是围绕四个关键点在展开讨论与实施:其一,是对坐面高度的改进,适当降低过高的坐面高度;其二,是对圈椅靠背的改良:圈椅的靠背板加了软靠垫,同时也给座面加了软座垫。其三,圈椅的扶手(即椅圈的左、右前段,称作“扶手段”)改良:不仅需要普遍性地降低高度,使得人们在采用后仰坐姿时,不至于让“扶手段”把人的上臂抬高到近乎于水平状,这大大超出了手臂的自然、舒适范围;此外,由于椅圈部件是圆柱体,因而使得“扶手段”支撑手臂的接触面过窄,搭放手臂并非适度、舒服,因而采用可装卸自如两便的“扶手垫”(乳胶、海绵等软体材料制作的长方体)来解决。其四是,一些圈椅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安全稳定性方面的不足,由于圈椅的椅子腿大都是垂直于地面,并不具备向四处张开角度,这就导致圈椅的支撑面相对较小,椅子的安全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当坐者身体向后仰时,若椅子前腿稍有离地,圈椅的重心偏向后部,人体和圈椅就很容易向后倾斜甚至造成翻倒,可以采用随时安装在椅子后腿上的的“腿后跟”来妥善解决,通过改良能有效地增强圈椅的舒适性和安全稳定性。
在客厅装修环节上要精益求精,但细节问题更不能大意。例如:圈椅类家具摆放位置的好坏与否,根据《易经》的后天八卦原理,将住宅根据坐向不同,可分成东四宅和西四宅。对东四宅而言,圈椅类家具应该摆放在房间的正东、东南、正南及正北这四个吉利方位。对西四宅而言,圈椅类家具应该摆放在房间的正西、西南、西北及东北这四个吉利方位。若再仔细划分,根据《易经》的后天八卦卦象推断,摆放圈椅类家具的选择还会有所不同。切记:圈椅沙发类家具不可置于横梁下,亦不可与入户门成一条“直线”,客厅中装饰性物品不可侧面正对圈椅和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