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年底的主题。不管离家有多远,游子们都要尽量赶回家人身边。这是每年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人类大迁徙,庞大的返乡人流也导致了春运难。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从广义上来讲,从春节出现开始,春运现象就存在了,即所谓春节期间的出行。
那么,古人春节是怎么回家的?

古人也“春运”
据我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古代受自然、礼俗“父母在不远游”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太远,古代春运的主体也并非“外出务工人员”,而是公务人士和商人。

虽然距离跟现在相比不太远,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了解决回家过年的难题,古代官府也尽量不在过年时安排公务人员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经商人士,则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回家时间。

古代也有“高速路”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按照记载数据折算来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驰道类似于“古代的高速公路”。

秦代“高铁”:硬木轨路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这里所说的轨路,便是当时的“高铁“。当然,那时的轨道非铁轨,而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非常快。

畜力车堪称古代“大巴”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外,还有运输工具。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就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

而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则主要靠畜力车,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仍能看到马车。

船是最舒服的交通工具
在中国古代,无论载人载货,木船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就是因为运河上的船运送着几百万石的粮食,附带大量白银和各种商品,还有往来的官吏、客商。

唐代“春运”全国统一价
是的,古代的“春运”也是要买票的。虽说不用担心一票难求,但是买票一事确实存在。
现代春运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是。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逢到节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若是要坐马车回家,恐怕得节衣缩食大半年。年年如此,为了回家过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上大半年的苦日子,自然不太现实,如果走水路就轻松多了。因此,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