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重在人物创造 ——再谈戏曲演员的艺术旨归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2 15:41:19  来源:兰州日报
核心提示:看戏就是看角儿,因为戏就在角儿身上。但作为角儿就是重在创造角色,把人物真正演活了,甚至演成“活诸葛”“活六郎”“活赵云”,观众方可得到美的薰陶,从而被“粉丝”青睐,称他们是兰州的“把式”。这是民间“观演”关系中很自然的普遍规律。

秦腔『曹杨』
  看戏就是看角儿,因为戏就在角儿身上。但作为角儿就是重在创造角色,把人物真正演活了,甚至演成“活诸葛”“活六郎”“活赵云”,观众方可得到美的薰陶,从而被“粉丝”青睐,称他们是兰州的“把式”。这是民间“观演”关系中很自然的普遍规律。

  戏曲艺术创造角色的内在动因必须是通过“五功四法”及绝技绝活最终使剧中人物生动活鲜的立在舞台上,而并非只见表演技巧的外象而走失对剧情中人物的灵魂刻画。一些秦腔演员总是将“手、眼、身、发、步”“唱、念、做、打”的具体功法与所饰演剧中人物的成立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故他(她)就还不能称作是角儿、“把式”。当下,各地院团在努力传承戏曲艺术的频繁演出中,这种创造角色的最高旨归依然有必要时时提醒。演员从复制角色到创造角色的实践是辛苦、漫长的,但只有在这种提升中方可真正明白艺术追索的意义与其精髓所在。这里,我们以兰州秦腔须生名家张安学饰演《曹操与杨修》中的杨修为例,进一步谈谈演员创作角色的重要性。

  安学13岁就开始学戏当演员,工须生行当,那时候就有了“当演员就是演角色”的概念,虽然是一种朦朦胧胧的认知,但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他饰演过《杀庙》《毒皇子》《出棠邑》《绝龙岭》之类须生行的许多传统剧目,对于秦腔舞台上的角色创造体会是一种断断续续的理解,缺少现代的文化目光。至今从艺40余年,经历了不少的成败得失,如何才能完成好角色的创造——“这是秦腔演员的最高任务”,他说他在秦腔《曹操与杨修》的创演过程中才有了真切理解。

  将20多年前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不同凡响的京剧《曹操与杨修》移植成秦腔,他饰演杨修,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当秦腔的“曹杨”面世,在兰州、北京、西安、上海等地演出获得成功时,他反视自己,要演剧中人物,必须要读懂剧本,理解、研究杨修这个古代知识分子。“以前我们当演员的大多喜欢让老师言传身授,但在理解角色、理解人物上不太爱下功夫,抄写台词也只是记录自己的,而不管对方人物的言谈举动,因此在角色的创造上缺少自己对饰演人物牢靠的认识基础”。安学认为要演好杨修,不仅要读透杨修的一切,还要读懂读透曹操其人,否则你的杨修其人难以塑造成功。两个人物都是智者,但曹操不同于杨修,曹操也不同于以往戏剧舞台上的白脸曹操。从京剧“曹杨”到秦腔的“曹杨”,必须要把握好“移植”的“度”,这就是再创造,“秦腔的角色创造”就在其中。从秦腔“曹杨”整体与局部的反复琢磨和对“人”对“剧”的全面认识,非常有益于演员自己对杨修这一新人物形象的秦腔化。

  每个秦腔演员面对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表演经,而他面对杨修这一角色,既不追求“一腔定太平”用激昂有力的声腔征服观众,也不想以“绝招”强化、夸张杨修的外部情态动作取胜;“我尽量把握和表现杨修这一聪明绝顶的文人与曹操权势性格的冲撞所掀起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波澜,从而打动台下的观众”。安学在全剧的表演中始终注重的是要善于表现杨修的心灵世界,塑造人物的情感要有浓度切忌清淡,表现人物的动态要有分寸切忌漂浮,刻画人物的意愿要有深度切忌浅薄。

  这出戏是以曹操的“三杀”构成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的。这三次“杀”看似曹操主导,但步步逼使杨修层层披露自己的行为动机与情感态势。“以前我演韩琪、武员、闻太师、汉献帝的成形的套路和演技基本上无法套用”,演“曹杨”,这就要从“手、眼、身、发、步”到“唱、念、做、舞”均要按杨修的表演需要重新整合,杨修情感的浓度、动作的分寸和意愿的深刻,正是在这“三杀”中表现出来,并达到一种角色有序的情绪组合,这才能立出杨修之“象”,尽达杨修之“意”。

  导演选中张安学饰演杨修,不只是看到他的外形瘦削扮相较为清秀,也不止是因为他耍小髯口、提袍甩袖动作比较漂亮萧洒,更重要的是安学的唱腔咬字清晰、发音有厚度、秦腔韵味绵长具有引动观众情绪的感染力,这正是他从艺40年来积蓄下来的表演专长,是他的优势,正好在塑造秦腔杨修上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三杀”的冲突过程中发挥了秦腔唱段的作用。而秦腔道白准确、自如的运用,也是创造“这一个”杨修形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最后一场戏,杨修走向刑场,与曹操拾级而上,依然与权势人物说着心里话进行最后的性格较量。至此,角色人物有血有肉有了情感的总暴发,从而凸现于舞台之上。观众看到,杨修智慧超群却又恃才自傲、聪明而又不肯藏拙的双重性格同样造成了他“身死因才误”的命运悲剧。

  戏曲的功法技巧及对戏文的灵性与塑造舞台鲜活人物形象是统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绝对不可偏废。这是角儿、“把式”长期反复探索到的真知经验。演戏演到最后就是在演文化。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秦腔演员要成为广大观众认可的戏曲名家,攀登表演高峰,真应该记住前辈们说过这样的话:“三形,六劲儿,心已八,无意则十”。此言大致意思是说,把角色演得像了,只能得三分;相亮住、动作准、台词道白都有动道了,这才得六分;用了心动了情,就能得八分;从容洒脱、收放自如即无意,达到这种没有表演的表演境界,才能得到满分。这恐怕就是以秦腔演角色、创造人物的自然之道和艺术旨归的最高境界。

 

本文标题: 秦腔重在人物创造 ——再谈戏曲演员的艺术旨归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3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