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新春特别节目——《希望的田野》第五集《古宅新事》播出。节目全长15分钟,聚焦介绍了吴中区的古镇古村落古宅院的保护情况。
东山三山岛位于太湖中央,古时曾是繁华的太湖驿站。最鼎盛的时期,三山岛上商贾云集,不少人在这里兴建住宅,扎根落户,村民潘祖俭的祖上就是来自浙江湖州的米商。
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老潘的祖先在三山岛上建了师俭堂。师俭堂内有保存完好的清代砖雕和特色门楼,细节之精美令人赞叹。2009年,师俭堂成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潘在师俭堂已经住了60年,每到过年,他都会用自制的扫帚,打扫师俭堂的每个角落。30年前,三山岛上像师俭堂这样的古宅有很多,有的比师俭堂更大、更精美。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岛上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把老房子改建成了新房。
近些年,三山岛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村民们发现,游客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越来越感兴趣,这时才明白老房子的可贵,可岛上像师俭堂的古宅已经不多了。
如何保护好这些明清古建,成为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吴惠生心里的一件大事。最首要的问题是,资金从哪里来呢?为此,吴惠生几次跑到邻村陆巷取经。
陆巷是吴中区的古村,至今修复完成的明清建筑有30余处,主要由政府出资。但是,由于吴中区历史悠久,古建资源非常丰富,而政府的专项资金有限,并不是所有古建修复都能够依赖这种模式。
东山镇镇长唐峥嵘说,政府首先出钱,让这些建筑能够不坍塌,先维持住,很多社会资本通过跟老百姓达成收购协议以后,再由他们出资进行修缮保护。其中,陆巷古村的会老堂是明代宰相王鏊的别院,由王鏊的第17代后人和妻子一手修复。
有了这层关系,陆巷古村吸引了很多来自各地的文人雅士。而为了杜绝一哄而上,过度开发,当地文保部门对所有的社会资金都要在源头上把关。吴惠生介绍,不久前,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三山岛师俭堂的修复方案专家讨论会,政府预计划拨四百多万元资金,用于师俭堂的保护和修复。三山岛的古建修复工作,正在有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