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它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热闹的节日。这一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其乐融融。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古时候的元宵节比七夕更甚似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这一诗句所描绘的浪漫情境,元宵节是古代妇女少有可以出门游玩的节日,而这也正促成了不少男女的曼妙情事,“相较七夕的悲情,元宵更多的是欢愉。”
元宵节,古时称为上元节、元夕节,兴起于汉代。作为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被定为吉日加以隆重庆贺。中国古代的诗词、笔记、小说都有对元宵节人们尽兴狂欢盛况的描述和记载。那几日晚上“都城放夜”(周邦彦《解语花·上元》),人们身着华服,结伴夜游,填街塞巷,摩肩接踵,赏看花灯,燃放烟火,好不热闹。
传统歌仔戏中,陈三和五娘就是在元宵佳节赏花灯时一见钟情的,《春灯谜》中的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上元狂欢时私定终身,据说隋朝公主乐昌和徐德言也是在元宵之夜破镜重圆……这些故事为元宵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使其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子不轻易被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且古代有严格的禁夜制度。但元宵节这天晚上,女子却可以结伴游玩,为少女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深闺、结识朋友、物色爱人、密约幽会的机会。在这一全民性的夜游活动中,男女可以不顾平日的拘束而自由交往,浪漫的爱情故事、相思的悲情伤感、一见钟情的际遇,往往在这一夜生发。
因此,这一节日给文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灵感。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李商隐诗云:“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邴的《女冠子·上元》、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都是写元宵佳节当晚,灯火辉煌的节日气氛下,年轻男女寻觅佳偶或与情人约会的情景。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既有对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也有情人约会的情节。上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元宵节绚烂的夜景,下片写一对意中人在大街上巧遇。在成群结队的观灯佳丽中,主人公唯独关注一人,“众里寻他千百度”,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残光夜影下,熙来攘往中,静若处子、微笑等待的,正是主人公苦寻之人。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就是在她14岁那年的上元灯会上邂逅了俊逸非凡的薛绍,熠熠灯光下,太平公主翻开面具,也打开了她一辈子的情劫。“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大明宫里的女人注定一生孤独。长安的雨久久缠绵,恰如我无限纠缠的心绪……”明知道有些感情无法开始,明知道结局不会明朗,却仍然奋不顾身。人们迷恋爱情、追逐爱情,不正是因为它像瞬间点亮夜空的烟花一样美好、一样激动人心吗?只有经历了爱情,人生才得以完满、丰盈。
古建中国在此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古建中国在此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