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第八期终于迎来了我大浙江的三件国宝——万工轿、七弦琴和玉琮。前两件,一个是民间花轿中的巅峰之作,一个是文人雅玩中的传世名器,都是馆藏中的精品,但仍不足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毕竟和其他几大博物馆选送的宝物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第三件良渚文化的大“玉琮”作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祭祀重器,毫无疑问是国宝级别的。玉琮的虽然看着不起眼,却是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国的文物,价值极高。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件玉琮王以及它背后的良渚文化。
玉琮王——当之无愧的国家宝藏
五千年前的良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玉的国度”,仅在良渚反山和瑶山两处墓地,出土玉器就达六千件。其数量之庞大、工艺之高超,令人惊叹不已。
在良渚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件玉琮,形式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复,是目前发现的所有玉琮中体量最大、品相最佳的一件,这便是“玉琮王”。不仅在《国家宝藏》中,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玉琮王”也作为良渚文明的代表亮相。
文化符号一脉相承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琮、圭、璋、琥、璜,被称为“六器”,其中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用来祭祀大地。
可见,良渚文明的重要标志物--玉琮,在商周礼制中作为一种主要的玉制礼器被继承了下来。而在商周青铜器上常常出现的饕餮纹,也被考古学界认为是源自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从良渚文明到商周文明,已隔一千余年,文化符号却一脉相承。
商周以后,玉琮就不常见了,后人只知“琮”字,而并不知其外形。在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便为后世解答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玉琮王——良渚文化玉琮之首
玉琮王距今5300到4300年,是目前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其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重6500克,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巨大的椭圆形眼睛、蒜头鼻,以及嘴的大体结构图案,既神秘威严,又呆萌可爱。玉琮王的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这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纹样。
神人兽面像又被称作神徽,它像人,又像兽,神秘而诡异,其复杂和精细的程度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它代表着什么?有什么含义?不少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当时良渚古国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至今仍在争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图案代表着良渚人的吉祥与幸福,代表着良渚文化时代那段遥远的历史。
图案上3乘以4厘米的神像雕刻,融合了阴线刻画,浅浮雕两种技法。浅浮雕里面还分层次,可谓是鬼斧神工。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而鸟也是通天的灵物,但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
玉琮的神人兽面纹已经和三星堆的青铜纵目像一样,成为了上古文明神秘而又神秘的象征。
即便是现代工艺,这样一个玉琮也要至少三个月时间制成,在5000年前,真的是要耗费工匠毕生精力,更重要的是,当年用什么技术雕刻如此精细的玉琮,至今仍是一个迷。
此外,玉琮上的纹饰有很丰富的象征意义,节目中从玉琮谈及良渚文化,谈及5000年前的粮食,城郭和水利系统,真的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
是他把杭州的历史拉长了三千年
良渚,那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也诞生了迄今所知,东亚最早的国家,而做工精美,纹饰神秘的玉琮,更是这辉煌文明的实物力证。良渚遗址所呈现的文化,对每个参观者都是一种震撼。
这个五千年前的遗址被称作“文明的曙光”,足足把杭州的历史拉长了三千年。然而,这个伟大遗址的发现却要归功于施昕更——这位24岁只有初中学历的小人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自己的生命发掘了这个伟大的遗迹。
施昕更
提起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施昕更,一个土生土长的的杭州良渚镇人,虽然家境贫寒,却非常刻苦努力。靠着半工半读勉强学完初中,进入西湖博物馆工作。
有一次,他在整理老和山遗址的文物时,发现一件有孔石斧跟家乡的石铲很相似。他想起小的时候,当地有很多人挖掘良渚玉卖钱,那么良渚会不会也有文化遗址呢?前几次对家乡的考古调查仅仅找到了一些陶片,然而施昕更直觉这里不是一般的古窑址。
1936年,在他的争取下,博物馆拿出微薄的经费支持施昕更进行了三次发掘,一共发掘出12处文化遗存,得到考古学界大咖梁思永、董作宾的鼓励。然而,在严寒的冬天进行野外考古,体弱多病的施昕更在外忧内困中几次昏倒。
更不幸的是,施昕更耗尽心血写的发掘报告《良渚》也因为抗日战争而命运多舛,历尽坎坷才被付印。《良渚》出版刚一年多,贫病交加的施昕更就离开了人世。
良渚--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一千年前看北京,两千年前看西安,五千年前看良渚。
2012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程序正式启动。今年初,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了“申遗”之路的关键日子。在报请国务院同意后,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让人们聚焦这片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西城墙
良渚文化,一个被遗忘而又如此先进的文化。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良渚文化的发掘历经80年,年轻的考古队将良渚遗址发掘现代化,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发现结果。
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遗址)
后记:
我们崇敬考古学者们严谨治学、无问西东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对世界文明都抱有一颗敬畏心。我们不仅仅想良渚2019年申遗成功,更希望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得以朔本正源。
在呼唤文物“活起来”的当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表示:“我们希望将良渚古城遗址打造成中华文明的朝圣地和中华文化的金名片,做好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让百姓看得清文化遗产的价值,激发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