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明交流,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05 11:49:06  来源:人民画报社
核心提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一直与商贸往来紧密结合,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仍然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一直与商贸往来紧密结合,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仍然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古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互通有无是人类交往的最初动机,互通的既有可见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文化,源起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便是如此。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的来历,本身就凝结了文化的交流互鉴。丝绸之路之所以得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古代与外邦通商的过程中,丝绸是出口量最大的物资。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不是在中国文献中首先使用的。古希腊人以“赛尔”(Ser)也就是汉语的“丝”来称呼丝绸,称中国为“赛里斯”(Seres),即“丝绸之国”。当汉朝政权建立后,尤其是张骞出访西域后,西方文献中出现“丝绸”词汇的频率增加了。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中国和通往中国之路》一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第一卷中,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明确提出了“丝绸之路”概念,并在日后被广为接受。可见,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空间概念和文化概念,丝绸之路文化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

QQ截图20180305140859


  或许是巧合,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均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这也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便利条件。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乃至非洲文明、拉美文明,不同文明之间,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但彼此在追求和平稳定、发展进步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成为对话交流、相互借鉴的基础。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也被带到中国。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同样,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技术的交流带来了文化观念和宗教信仰的相互融合。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后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不仅在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儒学文化圈,也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就是文化交流的魅力和文明互鉴的成果。


  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因为丝路文明的融入而更加绚丽多彩。以敦煌莫高窟为例,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上千年时间里,历经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几个朝代,留下七百多个洞窟、四万多平方米壁画、两千多身彩塑,是中国现存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展现给我们的正是异彩纷呈的丝路历史,反映了外来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的水乳交融。


  不仅如此,先人们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还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古代丝绸之路上文明的交流、交往、交融,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进步的推动器,主导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走向。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更加需要文明互鉴


  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古老的丝绸之路也迎来旧貌换新颜的契机。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这“五通”是统一体豆豆,缺一不可。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

QQ截图20180305140906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21世纪,没有哪一种文明就绝对优于其他文明,也没有哪一种文明有权力对其他文明进行贬低甚至加以改造。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四十多亿人口,再加上数量众多的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这就形成了大小明显不等、发展层次较为不一、文化多元多样的“利益攸关方”。唯有遵循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一带一路”建设才能顺利地推进。根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的2016-2017年度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其国际认知度也在逐年提升,到2017年,“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进一步提升至18%,在印尼、印度等沿线国家的认知度甚至达到40%及以上,34%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可以说,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恰恰就是丝路文明的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也意味着人们更多地思考古老文明的现代意义,用传统的智慧去回应现代问题,如:国家与民族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自由与约束的关系,等等。正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卡尼什卡·古尼沃德纳所言,“一带一路”代表了全球人类交往的新的地理核心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新轴线很可能产生深远的人文影响,对许多参与新轴线的国家带来影响。埃及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也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带一路”提出并稳步实施四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逐步增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部长会议、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中国与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等高级别文化磋商陆续建立;相关合作平台也日益涌现和壮大,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类艺术节、博览会、交易会、论坛、公共信息服务等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国家文化年”等人文交流活动20次,签署了43项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等政府间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1个中国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



 
标签: 文化 一带一路

本文标题: 加强文明交流,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45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