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5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对赤峰市松山区小五家乡老西营子村高家台子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高家台子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甲骨文的最北地点。
据介绍,2017年6——9月,为配合赤峰市至辽宁喀左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房址形制及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分析,遗址时代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年代相当,约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蚌器、动物骨骼等。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连吉林研究员说,在出土遗物中发现2件带文字陶片,出自夏家店下层文化灰坑中,为陶钵口腹部残片。从陶片文字的笔道粗细及流畅度看,应该是用细毛笔蘸墨书写于陶钵内壁而成。陶文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与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陶器彩绘纹饰风格相近,因此推测敖汉旗大甸子墓地部分彩绘纹饰是由陶文等文字发展演化而成的。发现的陶文经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维明研究员鉴定,其中一件陶文有3或4个文字,属记事文字,应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连吉林表示,到目前为止,高家台子遗址共发现甲骨文与陶文各2件,均出土于灰坑等遗迹中,推测其时代均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发现的两件甲骨文文字刻划于卜骨一侧,另一侧有灼钻孔,与当时的占卜活动有关。高家台子遗址经科学发掘,年代确定,层位明确,发现的甲骨文与陶文较成熟,推测为祭祀和占卜用语,属真正意义上的中原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文字。与商代甲骨文应有密切的传承关系,为探寻我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综合此次考古成果可以证明,高家台子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甲骨文的最北地点,甲骨文与陶文共出于一个遗址在国内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