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鼓励传统文化‘走出去’,并不是简单倡导其走出国门。面向谁、怎么走?这些都需要更加细致地规划。”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盛小云委员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她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她建议,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进行分类施策。
盛小云委员指出,传统文化“走出去”后的受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群,以华人华侨为代表;一类是对传统文化较为陌生的人群。华人华侨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更加关注乡愁、乡音,对于传统文化很容易“走心”,这种“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心灵的慰藉。
而对于不熟悉传统文化的人群,“走出去”难度更大,需要更精心地策划、组织,循序渐进地推动。因此,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基础上,要针对这两类人群,对要“走出去”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引导,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化不仅要“墙外”香,在“墙内”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针对近年来电视台相继停播传统曲艺类节目这一现象,盛小云委员建议,在央视开设一档长期的中华曲艺类栏目,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播说唱艺术”为宗旨,推出新人,展示新作,让观众能够欣赏到优秀的曲艺类作品,使更多面临失传的曲艺种类得到保护,让更多优秀的曲艺人才被发现。同时,传统曲艺自身也要创新发展,只有根植百姓土壤,融入百姓生活,才能焕发生机,发新芽、开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