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要做实要给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3-22 16:02:32
核心提示: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12·30讲话”),指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即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强调了注重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等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问题。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8·19讲话”),可以看到总书记为精神文化进一步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我理解,为了增强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文化建设一要做实二要给力。

做实文化软实力,首先是要“夯实根基”,即夯实道德根基。总书记还在“8·19讲话”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里强调的是文化建设要夯实思想根基。作为思想根基的“共同思想基础”,总书记要求的是“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可以看到,“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核仍然在于“思想道德根基”,这也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做实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夯实根基”,是因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第二,做实文化软实力要“坚实导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是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真正做好这一方面,即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在文化服务内容上需要坚持的导向。也就是说,“坚实导向”包括文化服务对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文化服务内容“以先进文化为主旨”的实践导向。我们深知“导向不坚,路邪道偏”,深知“坚实导向”对于做实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落实举措”是做实文化软实力的第三个要义。《决定》强调系统、整体、协同地“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题来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也可以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做实文化软实力亟待落实的重大举措。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它的四个重要方面分别是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在这里,可以看到做实文化软实力亟待落实的各项举措,都是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我们需要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我们需要构建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需要提高的文化开放水平,要增强对外话语的创作力、感召力、公信力。做实文化软实力要“落实举措”,是因为“举措不力,垂头丧气”。

第四,做实文化软实力要“充实内涵”。总书记在“12·30讲话”中指出:“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成果传播出去”。一个“弘扬起来”,一个“传播出去”,正是我们文化建设要大大充实的内涵。具体而言,就是“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显而易见,“内涵不丰,体虚魂空”,不“充实内涵”,无以言“做实文化软实力”。 
 
    对于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做实而且要给力,也就是说不仅要讲动机而且要讲效果。对此,文化软实力首先要给力“中国梦”,要成为“中国梦”的支撑力。自总书记在中华民族宗祠国家博物馆首倡“中国梦”以来,对于“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已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之核和奋斗之旗。在“12.30讲话”中,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宣传,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并用“五个意味着”进行了深度阐释。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文化软实力给力“中国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建设要结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来宣传和阐释“中国梦”,一方面也意味着“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才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要给力“城镇化”,要成为“城镇化”的驱动力。曾有学者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事实上,城镇化和与之紧密相伴的新技术革命,也是驱动我们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的第九次集中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到:“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200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也就是说,我们文化软实力要给力“城镇化”,面对的是一个并联式、叠加发展的“发达过程”。对此,我们的文化建设既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文化软实力要给力“正能量”,要成为“正能量”的激扬力。需要关注现实,要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反映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给力“正能量”,也要守望历史,如总书记在“12·30讲话”中所说:“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文化软实力要给力“话语权”,要成为“话语权”的传播力。我们置身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所谓“文化软实力”主要是对他国的亲和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当然这要以本国民众的道德感、响应力和进取心为前提。要增强对外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的确立,是伴随技术革命、经济掠夺、政治霸权、文化殖民从而握有“定义权”的产物。在这种世界语境中提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归根结蒂是要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对此,总书记讲得很全面也很深入。他强调一要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二要展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三要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四要展示对外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文明、东方、负责任、社会主义的大国形象的展示与塑造,是文化软实力给力“话语权”的奋斗目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12·30讲话”中所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前进,我们不断增强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必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标题: 文化软实力要做实要给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