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相关部门获悉,“会东金江鼓乐”于3月7日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并得到正式授牌。
据了解,会东县现有省级非遗4个(奥索布迪服饰艺术、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金江鼓乐、彝族燕麦(荞麦)酒古法酿制技艺)、州级非遗5个(万人清明饭、会东挑花、金沙江流域古法制作红粮技艺、金沙江大锅盐制作技艺、会东皮蛋制作技艺)、县级非遗3个(羊奶豆腐制作技艺、会东汉族刺绣工艺、会东彝族细折披毡制作工艺)。
会东金江鼓乐,在民间流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气氛热烈,是一朵原汁原味的民间古典音乐奇葩,是金沙江两岸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金江鼓乐主要流传于会东县境内与云南省交界的鲁吉镇、大崇镇等金沙江沿岸乡镇,会东建县前,这里尚属云南省巧家县管辖,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专家认为,会东金江鼓乐金江鼓乐,自古演变至今,在当地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已不仅仅只是一种音乐,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产生活观和对精神世界的无限倾诉,也是当地群众和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博纳川风滇俗、融汇蜀礼云情的结果。
它的表现形式为锣鼓唢呐,演奏时一面二鼓、一面大鼓、一副大钹、一副小卡、两面小锣、一对唢呐配上一支海笛,锣鼓起时两支唢呐一上一下,有分有合,再加上小海笛插花其中,有快有慢,有起有伏,有喜有悲,气势宏伟,甚是悦耳动听。
金江鼓乐作为一种原生态形式的民间鼓乐曲,对原生态音乐的开发保护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都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金江鼓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它不同于其它鼓乐,是川滇两种地域文化的结合体,是当地原始音乐文化的活化石,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延续,对原生态民间音乐和了解民族发展史,提升民族品位,增进友谊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为了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金江鼓乐文化遗产,会东县委县政府将金江鼓乐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鲁吉、大崇一带确定为金江鼓乐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2007年来,县文化部门曾多次组织专业队伍深入保护地区进行金江鼓乐文字、图片、影像的详细记录。目前已完成金江鼓乐的资料收集建档,确定了保护对象与传承人,提高保护意识,出台相关保护措施,推进进一步研究,出版研究成果,加快做好电子资料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