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治区群艺馆(西藏非遗保护中心)普保处了解到,近两年内,西藏完成了贡嘎仁增、阿旺晋美、次仁旺堆等20名囊括藏族天文历算、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芒康弦子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这是自2015年西藏开展此项工作以来,首度完成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程。
自治区群艺馆(西藏非遗保护中心)普保处负责人平措顿珠表示,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优先记录年满70周岁以上以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
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的内容包括:传承实践经历与人生经历、项目背景、技艺流程与特色等,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抢救性记录工程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必要的素材加工或数字化加工后,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平措顿珠说,西藏开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分为《口述片》《实践片》《综述片》《传承教学片》和《工作卷宗》五部分反映传承人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