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纪录片产业链并不完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纪录片产业链链条较短、资源整合程度较低,产业链开发不够,甚至部分产业链呈现缺失状态。因此,全方位提升和完善产业链是纪录片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提升完善纪录片产业链,涉及到纪录片的品牌构建、资本运作、传播平台、销售渠道等层面内容。
建构主流类型、培育市场品牌是我国纪录片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的重要一环,既要借鉴英美纪录片的国际经验和元素,又不可能亦步亦趋地模仿,而应是传统价值观、中国美学与国际叙事、视听元素的融合。因此,纪录片品牌培育应该包含两重内涵:一是面对全球市场,打造纪录大片;二是面对地域市场,突出本土制作。
资金的压力,为我国纪录片发展带来了多重困难,并阻碍着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的脚步。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纪录片的投资方式探寻出路。目前国际上纪录片投资主要有国投方式、预售方式、网费方式和社会投资等。我国的国投方式主要是由电视媒体来进行投资,但这种过于狭窄的投资渠道和普遍偏低的投资额度影响着纪录片的发展壮大。
“我国的纪录片缺乏品牌意识,往往是为播出而制作,具有品牌战略眼光的制作机构数量较少。纪录片成功进行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要促使纪录片频道和栏目要树立品牌意识。”
在国外,法国采用的国投方式,有专门的机构对纪录片进行资助,从影院收入中提取一定的附加税构成资助资金,这一体制称为“自动支持”。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取的是网费方式,60%以上收入来自于频道付费用户,剩余不到40%是靠广告收入。在欧美乃至全球的纪录片行业,广泛采用的还有预售方式,将自己的纪录片计划和构想与投资商进行洽谈,先出售部分版权来获取一定的拍摄资金,这种方式降低了纪录片的投资风险。社会投资方式主要是针对大项目,制作有影响的节目,参与各类评奖,同时兼顾市场回报。
除了资金难题之外,目前我国纪录片主要的传播平台是电视台,观众受播出时段、时长、接收终端的限制较大。除了传统的电视台等播出渠道,在各大电影电视节和电视节目交易市场上,纪录片应该积极亮相,增加传播的机会,为后续销售平台的搭建创造机会,还应当积极与新媒体、院线、移动媒体等进行合作。只有获得多元化的播出平台,纪录片才能真正降低对于传统播出渠道的依赖,形成成熟、有效的运营模式、供片渠道等。
开启中国纪录片产业化之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品牌,也不是渠道,而是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纪录片市场营销体系。良好的市场营销机制不仅可以拉动投资,还可以解决诸多现实问题,例如纪录片的题材和制作方式可以在市场中进行适当调节,体制的壁垒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松动,对纪录片的制作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营销观念、营销策划、市场定位、管理体制、销售系统等方面,都需要有完整科学的营销策略。
专业化分工、企业化运营是市场化、产业化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打造以生产、播出、营销、信息反馈、再生产的循环运作的链条,才能形成完善的纪录片市场体系,才能从目前纪录片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中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