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3-26 17:23:02  来源:湄洲日报
核心提示:端庄质朴的前连村古民居群,位于(福建莆田)仙游县盖尾镇,由16座古民居右毗邻组成,修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长达2.5千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省内仅有的“丁”字形布局的古民居建筑群体,宏大规模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令人景仰遐想。
  端庄质朴的前连村古民居群,位于(福建莆田)仙游县盖尾镇,由16座古民居右毗邻组成,修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长达2.5千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省内仅有的“丁”字形布局的古民居建筑群体,宏大规模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令人景仰遐想。

QQ截图20180326172520

  青石板打底,红砖砌成的古宅庄严大气,左右护厝,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屋顶上的燕尾脊等无不体现地方古民居及莆仙红砖建筑特色。我想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前连人,他们不忘前世辉煌,承袭祖训而知上进,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前连村人身上流淌着祖辈的儒雅与辛勤,在这片韵味依然的红砖、精雕中,续写着后世的风骨与辉煌……

QQ截图20180326172533

  前连村古民居大厝有五间厢、九间厢、十一间厢不等,最大的甚至有十九间厢,可见当时家族财力雄厚。在古民居群中,所有大门皆书“上党家声大,凤阿世泽长”的对联,象征家族久远辉煌的历史。在部分古厝的门前外墙上,随处可见有吉祥寓意的砖雕、木雕、石雕的古文化韵味。这是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时,前连村成为莆田市唯一入选的历史文化名村。

QQ截图20180326172549

  走进古厝东侧“旗杆厝”,踩着青色的石板路,感受着墙角的青苔散发的潮湿气息,才能领略那些古老的光阴,以及埋藏在光阴背后的故事。据史载,自南宋隆兴年间公元1163年以来,前连村世代耕读,英才辈出,诗书传家,科甲联芳,人文积淀丰厚。这里曾走出南宋右丞相、镇南大将军连沿,文韬武略名扬朝野。科场摘桂,坚旗立匾的文亚魁、武首魁,则有连上进、连上拔兄弟。眼前的这座“旗杆厝”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大厝主人就是同治年间中第五名举人的连上进,朝廷为他制作“亚魁”匾,门前竖旗杆夹,这块“亚魁”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门坦上。“旗杆厝”里还有登进士第的榜昭连元灿,学贯古今,能诗善赋;担任一方教谕的连谦、连文显、连原清等人,一生桃李满天下。

QQ截图20180326172616

  站在前连村“丁”字形古民居群前,抬头一眼望不到头。村支部书记连大鹏告诉我,南宋年间,连氏开族,先祖连治丞率子孙从连坂移居到前连,到了清乾隆年间,他的后裔连春侯生了四个孩子,长子庶生、次子熙生、三子驾生、四子敬生。这四兄弟子孙繁衍,俗称四子二十四孙,九十九曾孙。连氏子孙继承祖训,辛勤创业,在建民居时,连成一片,有意识地排列成“丁”字格局,期盼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连氏家族有独特的族群大厝,他们的祠堂也是别开生面的。祠堂前的台阶仅有一级半,当地老人介绍了个中缘由。这祠堂按地理朝向坐葵向丁,属土,因古语有云“半阶为一土”,因此连氏先祖在造祠堂时,用一级半的台阶,蕴含连氏先人匠心独运的智慧,又寄寓很深的人文情怀。

  这座大厝正对着文笔峰,是块风水宝地,新中国成立后连氏家族出了500多个大学生,从这古厝里走出的硕士、博士就有30多人,因此赢得“笔杆村”“文化村”之美誉。当地村民都很爱护这片“丁”字形古民居群,他们自觉地把房屋建在这片古民居群的外围,主动腾出500多亩空地,为古民居群留下了一片绿化空间。依照同济大学为前连村设计的规划方案,这座古民居群将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部分古厝将开发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告别前连古民居,我仿佛看到了保护与开发的前景,她虽已历经三百多个春秋,至今仍给人们以岁月情怀、人文精神和审美感受。但愿当地党委、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再现前连的辉煌历史,续写新时代美丽乡村新传奇!

 
标签: 历史 古建筑

本文标题: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71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