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地区,坐落着一家小巧却富含文化气息的博物馆——93号院博物馆。一直以来,博物馆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主旨,致力于推动中国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上,93号院博物馆不拘泥于传统的展览、展示方法,更注重贴近与体验。
据93号院博物馆馆长介绍,博物馆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授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带非遗走入社区、学校等,以别具一格的实践方式推动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自开馆以来,组织了100余位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传授、体验活动,组织了数百场文化讲座,惠及学生、社区居民、文化爱好者等不同群体数万人次。
在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时,博物馆团队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性思维”、“动手能力差”、“创意性表达不够”等问题。而当孩子们在实际接触非遗项目时,这些情况都有了极大改善。
受这种情况的启发,93号院博物馆成立了“之文”教育团队。团队以博物馆丰厚的非遗教育资源为基础,经过深度研究,专业开发,推出了“之文”教育品牌,以“非遗+艺术+国学”为依托,以“探究式学习”为方法,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以非遗作为教育方式的起点,拥有极明显的优势。非遗的“形声嗅味触”可以设计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很多非遗项目是多种知识整合的结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2016年,93号院博物馆与赵登禹学校合作,在校区建成分馆“真趣园”,同时将之文引入学校,开设了多门非遗课程。同年9月,与府学小学合作开展非遗课程。
目前,“之文”共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设计了31门课程。经过三个学期,学生潜力得以深度开发,课程成效显著,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一直好评。
自开设课程以来,学生创作优秀作品3000余件,发掘出的才能令人惊叹。下一步,93号院博物馆之文课程团队,将为学生优秀作品搭建展示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展示,让孩子获得更多成就感。之文教育还将举办省级、国家级学生非遗作品大赛,以及学生作品公益拍卖等活动,扩大影响,引起社会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之文始于93号院博物馆,经过深度开发,实践检验,已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品牌。下一步,之文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紧密合作,让之文课程走进更多课堂,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运用知识,成为应对新时代挑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