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城内的古建筑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这些古建筑基本保持了清末的原样,堪称最美古都。
然而仅仅4年之后的1952年,北京这座有3000余年建城史,86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始被陆续拆除。城中那些承载着历史,历经数百年炮火巍然不倒的建筑,却在最温柔却又最快速的拆除中永远消失了。
中华门,1417年建,1959年拆。地安门,1420年建,1954年拆。崇文门,1436年建,1965年拆。东直门,1439年建,1969年拆。还有气魄宏大举世无双的北京古城墙,也被毁灭殆尽。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个相应的地名,依稀提醒着当世的人们,这里曾经伫立着一个宏伟的城楼。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梁思成,为了保护古建筑不惜以死相谏,但仍挡不住行政命令的推进。几近绝望的梁思成跪抱城砖,仰望苍穹,悲声痛诉:在北京城市改建过程中对于文物建筑的那样粗暴无情,使我无比痛苦;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他无助地抱憾: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可悲的是,50年后的今天,城市早已淹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甚至连梁思成故居也被拆除了。
梁思成,为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长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新会县。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
1924年梁思成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28年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创办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0年到1945年间,梁、林夫妇走遍了国内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被世界认识,并加以保护的。1942年梁思成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因此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称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
古建筑一定不能毁于战争,这是梁思成始终如一的想法。抗战末期,梁思成向美国驻重庆办事处联络官布朗森上校说明了保护日本京都、奈良古建筑的重要性,他说:“上校先生,要是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想到四万万中国人蒙受的深重灾难,我是恨不得马上炸沉日本四岛的。然而,一种职业与历史的责任感,让我马上冷静下来。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我图上所标注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法隆寺,那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
最终美军听从了梁思成的建议,在对日本进行大轰炸时,有意避开那些古城,使得奈良的古建筑得意完整保存,直到如今。
然而可悲的是,梁思成虽然保护了日本的古建筑,对自己祖国的古建筑却无可奈何,无法一一保全,只能看到它们一个个的变成一堆瓦砾。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说:“北京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美国前总统卡特说:“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纽约曼哈顿,但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德国历史学家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你们也不会再有了。”
1972年,梁思成先生于北京病逝,享年71岁。他对中国古建的挽救和贡献无人能及,历史会记住他的名字,后人会铭记他为保护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其实不只是梁思成,他的妻子林徽因也是不遗余力地保护古建筑。1953年的一个夏夜,林徽因曾斥责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你们真把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了,充其量也是假古董。”
据统计,我国目前人造仿古景观投资已超过一万亿元以上,然而这些外观优美的建筑,就如梁思成夫妇所说,充其量不过是假古董。
拆除真古董,建造假古董,无论世人怎么评说,那些承载着悠悠岁月的美好再也回不来了。岁月沧桑,物换星移,它们曾经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直到被拆毁的那一刻。想想这一结果是多么的可惜可叹,真是愧对我们的先人和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