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一提起地道战,许多人都会心潮澎湃。抗战时期,由广大群众创造的这种平原游击战争形式,巧妙地配合主力作战,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成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尤其伴随着黑白电影《地道战》的广泛传播,地道战成为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记忆、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抗战遗址,承载着不容忘却的民族记忆,对其进行保护和开放,是为了警醒后人勿忘过去,为了缅怀和致敬先烈。然而如今,冉庄地道战遗址却被“汉奸”和垃圾攻陷,实在叫人痛心。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遗址的初衷是把红色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景区中的种种布局都不应有违这一初衷。遗址的运营固然离不开营利问题,但若是一门心思想着赚钱,忽略甚至无视对景区、遗址样貌的维持与保护,或者是用“图个开心”“找点乐子”的思维去经营景区,那不仅是冲淡景区开放的本意,更是亵渎先辈,也是对历史的极不尊重。
毕竟“红色”二字力量千钧。犹记十多年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收门票”引发广泛争议,就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纪念馆的特殊性,不宜按一般景区进行经营。此番地道战遗址现状引来网友热议如沸,也是因为其触碰了不能逾越的底线。
如今,“红色旅游”大热,遗址景区更应当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当下,遗址景区过度商业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从小吃到停车,从住宿到演出,变着法儿地让游客掏腰包。更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地方被点名后仍然如故,对遗址的破坏难以扭转。
比如地道战景区,早在前年就因景观维护欠缺、配套设施潦草等问题被降格。但今时今日曝光的乱象,显然说明景区并没有吸取教训、积极整改,而监管者也未对整改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追踪。这一方面反映出运营者尚未真正意识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一笔怎样的资源,一方面也说明违规成本太低。
治理顽疾,当用重典。当下,红色遗址“野蛮生长”的状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查、不得不管、不得不究的程度。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从严管理,用严厉的处罚来阻止荒诞的行为、彰显历史的严肃性。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也好,运营者也好,都该心存一份对历史的认知与敬畏。唯如此,更多的“地道战遗址”方有望回归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