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从内涵上讲,文化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待世间万物,与时间、空间相互依存的方式。文化很抽象,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也很具体,文化这种姿态决定了国民以什么样的面貌面对生活,决定了国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国际国内环境。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多次意味深长地说:“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在国际大环境里,中国有着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个性符号,中国的文化特点就有重礼仪、重道德、重伦常,主张民族和谐、宗教宽容,善师法自然,尚中庸之道等等。这些都是历史长河洗涮之中文化烙印在中国人身上的印记,从而成为了国家特色。今天我们从中国文化的各种不同表述当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力量,塑造和谐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全国人民在享受丰富的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富足的精神文化成果。
那么,如何构建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呢?我们说,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足见文化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面向现代化,就是我们要跟上时代,不能够在全世界发展经济走进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的时候我们还在守着几亩薄田安土重迁。不能够在全世界利用信息化传播文化的时候我们还崇尚搬着板凳去看电影。
面向世界,就是我们不能盲目自信闭门造车,封建社会的漫长血泪史早已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开放才能带来财富和经验,交流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现今世界之林文化领域硕果累累,保持个性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面向未来,是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文化是一个常态的过程,不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能今天获奖明天挨骂。我们要使子孙后代在认识中国、感受祖国的时候能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大国。我们不能让自己在世界环境飞速变迁当中迷失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去了自身的民族特性,就如同没有在世界上存在过一样,会早早被人们遗忘。
中国的孝悌之意、中庸之道、和合之法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史书上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勤劳智慧,电影里的中国红,T台上的唐装汉服,文学中的唐诗宋词,无不使“中国”这响当当的两个字跳入全世界人民的眼中。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使这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成果,惠及亿万中国乃至世界大众,修道义建人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用良好的社会风尚温暖人心,用富足的精神文化提升素质,用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终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人民带着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带着对建设和丰富祖国文化的使命感,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如同国家的文化印象是由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特色汇集而成。国家的文化特色也是由每个人、每个集体的个性凝聚而成。每个人的态度,每个集体的面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文化的形成和变迁。作为企业而言,今天的乐凯正在大力推进航天文化,航天文化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精细、创新、爱国、无私几个因素,那么我们在潜心构建富有乐凯特色的文化分支的时候,如何将这些因素融入其中一以贯之,又不失乐凯几十年来的企业风范是每一个乐凯人在企业文化这个课题上的最重要一笔。
文化是国家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决定了中国人在曾经的、今后的道路上走向何方。文化是国家的一架桥梁,这桥梁决定了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如何进退、成长。十八大的这笔重彩再一次将文化强国建设摆在了每个中国人面前,我们唯有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主流价值修缮自身,保持昂扬积极的态度,才能在当下写好属于每个中国人的“文化”,铸就国家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