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终其一生,收藏求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25 10:21:46
核心提示:在故宫武英殿正展出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中,世人看到了饱具文人之气、充满着爱国情怀、堪称传奇的张伯驹其人,同时更饱览了他终其一生收藏求索的国宝珍品书画作品。
  在故宫武英殿正展出的“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中,世人看到了饱具文人之气、充满着爱国情怀、堪称传奇的张伯驹其人,同时更饱览了他终其一生收藏求索的国宝珍品书画作品。如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展子虔《游春图》等等,都是张伯驹在乱世中为了使这些世间罕见的文物“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而做出的锲而不舍的努力。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张伯驹是跨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他的鉴与藏,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收藏《平复帖》时,张伯驹为了阻止这件作品流入西方古董商之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终斥以巨资从溥儒手中购得此帖,完成了心愿。


  晋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

  关于《平复贴》,对它的解读也是经历了千百年的研究与探寻。直到1942年,启功才在见得真迹之后,对《平复贴》做出了全面的释义,读懂了1700多年来的“字谜”。这件提到了陆机的三位朋友:彦先、吴子杨和夏伯荣的信件,用“草隶书”书写而成,也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在书法史中地位卓著。而这样一幅对照着译文也似乎无法认出来的字,要如何看到其精彩之处?这种“过渡”的字体,要以什么眼光来欣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邵彦认为,“隋唐以前是各种书体形成的阶段,在书体中有书风之别,但不是主要的;隋唐开始进入书风形成阶段,在追求风格变化的大潮流中,各种书体先后拥有过主角光环。简而言之,可以说唐代初中期是楷书形成风格的时代,是书法史的大段划分。”而为何这种风格的大规模变化会在唐代形成?邵彦从艺术史之外寻找到了线索,那就是唐代生活起居方式的变化。

  “唐代除了在书法史上开启了风格史的新阶段,在社会生活史上也开启了一个新阶段,就是高足家具的时代。在亚洲东部,原来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朝鲜人和日本人到现在还部分地保留席地而坐的古风,中国人是在古代唯一改变过起居方式的。席地而坐时期使用放在地上的几,或者放在榻上的小几,都很矮。纸绢可以铺在桌面或几面上写,但在这种高度关系下,人得弯着上身,很累,不能持久;另一个办法是可以把纸绢卷成筒,拿在手里悬空写,这种姿态开始时需要训练,但是习惯了就好了,而且轻巧省力,非常流畅。先秦到汉代的竹木简主要就是拿在手里书写的。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代,高足坐具从西亚、南亚传入中原。唐代仍然可以算过渡阶段,席地而坐方式和高足坐具并用,当然高足家具比起六朝时代更为普遍。相应地,桌子也加高了,桌面也相应地加大。“


  西晋文吏俑墓为永宁二年(公元302)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两个文吏对坐在进行校雠,即校对书,一个双手捧书案(文具盘),上置简册,另一个左手执简(或纸卷),右手执笔。两人鼻尖快要贴在一起,两人之间的几案非常矮小,毛笔则很粗大,这些都可能进行了艺术夸张,但是能看出当时地上放的几案难以供书写用,习惯性的书写方式还是左手执简或纸,右手悬空写(肘部可以抵在腰部)。

  陆机书写《平复帖》时,相信也是以这个姿势写就的。从帖上高古奇劲的笔划中,似乎可以看到录陆机悬臂挥笔的身影。董其昌曾说过:“右军(王羲之)以前,元常(钟繇)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清人顾复评价:“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并认为草圣怀素等人都从《平复帖》中领悟到了笔法之意。


  唐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

  展览中的另一幅重要作品《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寥寥二十余字,诗仙李白那洒脱豪迈的性情似乎跃然纸上,仿佛可以以字识人。作为李白迄今唯一存世的墨迹,虽然尚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从宋代至今,流传有序的题跋都显示出这件作品的罕见与珍贵。

  而这种“题跋”,其实正是从宋代开始的。《上阳台帖》上,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几个瘦金体大字甚至比字帖本身还明显,显示着宋徽宗赵佶曾经鉴赏、收藏过。邵彦打趣道:“画家在画上署名,这个风气是从宋代开始的。起初画家不太好意思,后来慢慢就好意思了,字越写越大,又越写越长,除了署名还有一段话,画家的艺术随笔、获奖感言之类的,这叫自题。中国古代的大人物、文人学士享有这样的出口,他去游山玩水,想刻到此一游了,就有人笔墨侍候,写完了刻到山崖上。借了人家的画卷看了,也可以写到此一游。最早就是签个名,后来这观款也越来越长,年月日时间地点,一起看的有哪些人,都记下来。后来又发展成题跋,这件作品的流传经过,画家的情况,画面上画了些什么,艺术水平如果,这些内容都往上写,有的是之前读书读到的,有的是对着原作观看的感受,有的看画的那天大家聊天听来的八卦,什么都可以写。这些就叫题跋。题跋的风气是兴起于宋代,元明清三朝越来越盛。早期的作品后面有题跋也就是从宋代开始,后面元明清人都写。”


  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

  《游春图》上也可以看到许多题跋,甚至覆盖了画面的留白处。这样的文字虽然破坏了些许画面本身的美感,但这种书写也不失为另一种记录。邵彦常常提到“书画同笔”的概念,她强调书法用笔和绘画用笔有着基因共性,又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找到审美共性。“书法用笔和绘画用笔都很丰富,它们的审美共性主要体现在中锋用笔这一点上。当然,要永远保持中锋的话,书法只能写篆书,绘画只能画铁线描或者拉直线,丰富多彩的书画,一定是以中锋为骨干,不断变化,但又在变化中不断归正,经常向中锋状态回归。”
 

本文标题: 【张伯驹】终其一生,收藏求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499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