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筷子上做了个小改动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4-30 09:55:01
核心提示:筷子,发明于中国,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根据考古发掘,早就商代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

  筷子,发明于中国,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根据考古发掘,早就商代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史籍《韩非子·喻老》中还提到了商纣王使用象牙制作的名贵筷子,关于筷子的起源在我国也有不同的传说,总之,筷子既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筷子的使用后来又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和我们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筷子。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而精深,受到众多邻国的追捧和仰慕,所以他们纷纷前来效仿学习。学过去用就算了,到如今还非要争过去说是他们的,真是无言以对了。

01534158413ee6a8012060c8f01ce1.JPG@1280w_1l_2o_100sh
 

  然而深厚的历史底蕴却是始终模仿复制不了,搞不好班门弄斧是要出笑话的。近段网上很火的筷子事件就是典型例子。


  最近一韩国网友在网络上晒出一款新式“筷子”,如下图所示,它的发明者是日本人。这筷子很多人初看不明白,认为那明明是一只筷子,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吧,仔细看了,它合起来就是一支,分开就是一双。


微信图片_20180427170110


  看起来挺时尚,关键是很节省空间便于携带,所以它一出现,众多日本和韩国人为这个创意纷纷点赞,感觉自己又棒又聪明。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种“新款”筷子后,特别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懂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筷子么?中国人使用了几千年的筷子,难道只是吃饭的工具这么简单?

微信图片_20180427170124


  筷子里隐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不要太丰富了!


  首先,咱们的筷子是一头方,一头圆,对应的是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这是中国古人的基本世界观。


  第二,在使用方法上,手拿筷子时,拇指和食指在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在下面,中指则在中间,寓意是天地人的和谐关系。


  第三,筷子之所以是一双,也和中国人的太极阴阳理念有关系,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合二为一则是完美的结果。


  据说,在餐厅里,如果呼唤服务员“拿一双筷子”的,则很可能是中国人,如果称呼拿“两根”的,拿一定就是外国人。多么奇妙,一句简单的用语就暴露了此人是否有文化底蕴。


  第四,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它代表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


  最后,中国人使用筷子还有十二中禁忌和讲究。


  禁三长两短:不能在用餐的过程中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人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俗话说“三长两短”,意思就是代表“死亡”。


  禁仙人指路:这主要指在使用筷子的方法上,不能将大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因为这样吃饭,就好似一直在指责别人,这也是极其不礼貌的。


微信图片_20180427170128


  禁品箸留声:不能将筷子的一头放在嘴里使劲嘬,并发出嘶嘶的声响,在这中国人看来,是无礼、缺少教养的表现。


  禁击盏敲盅:吃饭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敲击碗盘餐具,因为古代只有叫花子会这么做,不礼貌又下作。


  禁执箸巡城:不能拿着筷子在桌上菜盘里来回地巡回好像无处下手,这让人感到此人极其没有修养而且目中无人。


  禁迷箸刨坟:吃饭时不在菜盘里来回扒拉,就像是“刨坟”一般,给人感觉轻浮不堪。


  禁泪箸遗珠:往自己盘里夹菜时,不要将汤菜洒落在餐桌或是其他菜里。


  禁颠倒乾坤:不能将筷子颠倒使用,会让人觉得此人不顾自己颜面。


  禁定海神针:用餐时,不能只用一只筷子去插桌子上的菜品,被认为这是对同桌吃饭人的不尊重。


  禁当众上香:不把筷子插在饭碗里,这也是不吉祥的。


  禁交叉十字:不把筷子交叉地放在桌子上,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很随意,古人认为这是对别人的否定。


  禁落地惊神:不将筷子失手掉到地上,中国人认为祖先长眠于地下,这样会惊扰了他们,是不孝的行为。


  以上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小小的一双筷子里,有太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积攒了我们老祖宗的通达和智慧,真不是浅薄之辈能够模仿得了的!

 

本文标题: 日本人在筷子上做了个小改动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00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