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史绵延千年,至今仍有蓬勃的生命力,其内在原因固然可说是精神的力量,但有一点客观基础不可忽视:承接戏曲文化的载体,始终都存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一直有演变。中国戏曲文化,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来就是依靠剧本、档案、戏楼、庙台、唱片、视频这些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走入人们的心灵,保存于人们的记忆,不断地将全新的未来吸纳为历史的组成部分。催生戏曲文化产生的动因,并不只靠娱乐消费这唯一的刺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才是永恒的话题。或者说,戏曲文化一直都在主动地寻求或接受新时代的新载体以寄托自己的神与魂。
100多年前,以报纸杂志为主要代表的平面媒体在中国落地开花,“京剧”二字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次连用,是在1876年3月2日的《申报》上。自此,平面媒体将戏曲演出的展示空间扩大到了千家万户,又从千家万户中把新老观众吸引到了戏曲演出的舞台前,这种互动形式前所未有,很快,广播、电影、电视等立体媒体也都加入进来,时至今日,遍及男女老少,数以亿计的人已无法拒绝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戏曲文化自然也早已进入了数字化的传播时代。以戏曲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
微信公众号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比如多媒体综合并进同时呈现,便于个人视听接收,几乎不存在发行成本等等。传播效率的起跑线平均了,其实更对运营者提出了“内容为王”的内在要求。综合性程度特别高的戏曲文化,恰好与微信公众号的这些特点极为契合。就笔者目前所关注或只在微信朋友圈中见过的戏曲公众号而言,已经颇为可观,类型也不一而足,限于篇幅,就以下三个戏曲公众号(维护主体分别是媒体、京剧从业者和青年戏曲爱好者)作为个案,对戏曲文化的公众号传播概况略作分析:
新影戏曲台。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全资直属文化公司中视长艺(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戏曲新媒体平台。于2014年3月21日正式开通,由中央新影集团的戏曲影视创作团队创立。平台成立以来,以一日一发从不间断的高频率,为用户推荐戏曲界动态新闻、剧场现场原创图文、梨园掌故、最新戏曲演出资讯。截至2018年4月14日16时,已有近15003名订阅用户。
京剧艺术。由年轻的京剧艺术从业者联合同样年轻的京剧爱好者于2016年1月24日创立,旨在对京剧艺术进行全面介绍,传递艺术思想,展现并不高冷的京剧艺术和并不遥远的京剧人。每日更新京剧相关视频、音频和图文,截至2018年4月13日23时,关注人数达39859人。
昆韵。由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苏州昆剧院为核心调研基地,对昆剧的发展方向进行调研,于2017年9月28日创立后,主要为推送与昆剧艺术相关的知识和人大学子对昆剧专题调研的成果,旨在为昆剧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为让人体会到昆曲独特的韵味,遂起名“昆韵”。截至2018年4月14日19时,关注人数为2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