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中国设计40年的回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5-11 09:03:20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博大的“工匠精神”,匠的意含既是文化理想与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精湛技艺与制造标准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博大的“工匠精神”,匠的意含既是文化理想与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精湛技艺与制造标准的体现。因此,中国设计应该将古来传统中的匠心、匠意进行现代性的转换和创新型的发展,更好地传达中国创意、体现中国气派!

  我们已经进入全球时代和信息时代,过去所畅想的未来已经到来,中国正在迈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坚持创新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是中国的国策,这也使中国设计将大有可为。而中国新时代的大设计如何发展,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主题。


  40年来,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既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突出地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从小变大、由微变强。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使设计的需求不断增长,设计所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和产品设计,迅速扩大到建筑规划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向着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延伸,覆盖了制造产业和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各个方面。

  在具体的专业门类里也不断地充实内涵、拓展边界,例如在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中就细分出字体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设计等方向。“设计”自身的内涵不断拓展,使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形成千丝万缕的关系,设计师的观念、手法、风格更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多种形态的发展态势。

  在中国艺术的整体格局中,设计艺术既冲破了思想认识与思维方式的局限,一举跃上前沿,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表征,同时在推动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中国产品质量和改变社会美学认知等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与力量。设计也是“生产力”,好的设计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功能的延展,使设计成为社会关注度最大的艺术门类。

  二是从吸收外来经验到适应本土发展。在中国设计萌发于改革开放的地平线之时,西方国家已经历了近百年的设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流派。在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的发展中,西方设计对于产品叠代和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现代设计步伐也十分快速。


  由此,处于后发的中国设计首先是迎头赶上,汲取优秀国际经验。在较短的时间里,中国设计界以放眼世界、勇追国际设计的步伐,及时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设计师的思想和中国艺术的整体思想一样,都有着极为敏锐的眼光和快速吸收的能力。随着设计视野的开阔,中国设计日益与国际设计相互交融、互补长短,并且形成了文化对话,国际许多设计大展和大赛都成为中国设计师亮相的舞台。

  可以说,今天的国际设计已经离不开中国设计,中国设计也日益融入国际设计,参与建构国际设计的总体格局。吸收外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服务本土、解决本土问题特别是实现本土的转换,在这方面,中国设计界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将国际经验与中国需求相结合,才是中国设计得以真正实现的路径。因时而思、因地制宜、因用而创,成为今天中国设计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是从设计本体走向广义的设计社会学。当设计不断地扩展其外沿的时候,设计的价值会更多地在社会意义的层面上体现出来。40年来中国设计在文化认知上的更新与提高是中国设计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视野决定了设计的高度,文化的胸怀决定了设计的内涵,文化的理想决定了设计的品质。

  正是依托于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依托于中国社会审美形态的丰富和审美要求的提升,中国设计开始更多地从经济、技术、市场等层面打开发展方向,设计本体的价值也更多地建立在社会学、文化学的层面上,从而在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总之,对经验的梳理、审视与总结有助于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前瞻未来,寻求发展的路径,而中国设计40年来,无论在设计创作还是设计教育上所形成的模式,更需要在学理上进行归纳和表述。设计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才华和智慧是丰富而深刻的,对这些才智的提炼和推广对当今中国设计的发展大有裨益。

  并且,从中国设计走过的道路中提取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模式,更是与国际设计界进行对话的重要前提,也将激发我们更有信心地面向未来,把握时代提供的机遇,应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
 

本文标题: 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中国设计40年的回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50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